《圖解台灣行業神明圖鑑:台南體傳統工藝》這本書,我花了很多時間做田野調查,主架構是以台南府城的老行業為主,台南所沒有的就再找鹿港、艋舺等老城市來補充,「一府、二鹿、三艋舺、四月津」,畢竟每個老城市、鄉鎮所保留下來的文化資產都不盡相同,用廣義的角度來解讀分類各行各業,包含發源於台灣本土的鄭成功信仰、新興宗教的母娘信仰也都納入,台灣的民間信仰是相當多元與複雜又兼具包容性,我以介紹行業祖師業,來帶出台南當代的粧佛工藝,一尊神像會延伸出其穿戴的需求,分別有神帽與神衣、神轎、頂下桌、頭旗、涼傘、繡旗等,為何「台南體都較香」,因為台南的工藝優質的表現,也造成了台南傳統藝術產業的蓬勃發展。2000年後,透過網路行銷,本土藝術受到重視,加上信仰年輕化,台南體神像引領風騷,成了全台的領頭羊,並帶動了周邊產業的發展。

行業神明中也有比較冷門少見的,筆者也拜訪了不少粧佛業者與神像收藏家,來補其不足,只為了能幫眾神宣揚,誕生出一本有質量的好書,希望能對讀者有所啟發與助益。

--------------------

33.jpg

《圖解台灣行業神明圖鑑:台南體傳統工藝》

作 者:謝奇峰

出 版:晨星出版社 / 書系:圖解台灣

類 別:其他信仰  / 文化研究

適合年齡:國、高中以上

ISBN:9786263201439

裝訂:平裝 尺寸:17*23

頁數:368

---------------------

「百工之業,各司一神」

有關於行業神明的描述,清紀曉嵐(紀昀1724-1805,歷雍正、乾隆、嘉慶三朝,官至禮部尚書,曾任《四庫全書》總纂修官)所著的《閱微草堂筆記》卷四就提到:

「百工技藝,各祠一神為祖:倡族祀管仲,以女閭三百也;伶人祀唐玄宗,以梨園子弟也。此皆最典。胥吏祀蕭何、曹參,木工祀魯班,此猶有義。至靴工祀孫臏,鐵工祀老君之類,則荒誕不可詰矣。」

在其觀點裡,行業祖師爺,最好是要有歷史紀載,知道其由來而奉為祖師爺,如此是最有依據的,像青樓業妓女奉春秋齊國宰相管仲為祖師爺;梨園子弟奉唐明皇為祖師是都有其歷史典故,而蕭何、曹參皆當過官府中基層的文書人員、木工業以魯班為祖師爺,都跟他從事的行業有關,我們來奉祀他為行業神都還說得過去,但是如皮靴業祀孫臏、鐵匠奉太上老君的傳說故事,他就覺得有點傳說虛構荒誕不經,不合情理。

民間許多行業神明,一般都會參考祂的歷史典故與成神背景,亦有些其源流來歷不明,也有些是從《封神演義》、《四遊記》等神魔小說內的故事情節裡擷取出來,小說是作家透過其閱歷與文學底蘊,參考其歷史典故與背景,再用其天馬行空的想像來編寫劇情而成,故事常在歷史與想像之間相互融合,角色在假借與變換之間穿鑿附會,甚至加以美化喧染,有的傳說更是不合情理與邏輯。

很多人對神的信仰和崇拜都是建立在傳說的基礎上。神的一些故事,一般人也不會刻意的追根究柢,都依先賢或老師的崇拜而傳承下來,一人倡之,百人隨之。或許神的來歷太清楚了,太實了,反而會失去「神性」,[1] 宗教講究的是對人的啟示與信仰,論述者主要是從所蒐集的素材來分析其脈絡與緣由,從不同的歷史、地域、文化觀點切入,來呈現其要表達的觀點。

神明造像是華人對於其傳統神仙信仰了解的具體體現,滲透著宗教信仰的價值觀和審美情趣,同時也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期盼。神像內會蘊含一種無形之氣質,傳達出教義精神,讓信眾能起景仰崇拜之心,得到精神上的慰藉。

「行業神」是屬於各行各業的一種信仰,各有起源,有的一神多業,有的一業多神,在信仰蓬勃的台灣,早期各個行業都有自己的祖師爺、守護神,來保護職人,讓其身心安頓有其依靠,300年來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流動的加速,新舊行業的變遷,有的行業神明也成為職業公會的祭祀神,繼續運作中,有的因老行業沒落而無法延續下去,也有新的行業根本沒有行業神的供奉,也見證了台灣社會生活史的改變。

「一府、二鹿、三艋舺」,台南曾是台灣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從荷蘭時期,經明鄭時期、清領時期都以台南為首府中心,再向外發展,為台灣最早開港的城市,福建廈門與台南鹿耳門對渡,因兩岸貿易往來,商業蓬勃發達,帶來了原鄉信仰與商業行態,乾隆年間以來,府城的商業同業公會北郊蘇萬利,南郊金永順及糖郊李勝興「三郊」組成了三大商業貿易組織,在舊城區內(中西區面積6.26平方公里)就有100間廟宇,與眾多的郊商,密度之高冠於全台,也將原鄉「同業公會」的制度帶入台灣。

早期的每個寺廟或郊商(各行業的商人組織)都會成立有神明會,來管理其公共事務,會內並設有「神像」與「香爐」,以神像為祖師爺,為保護神,會員則稱為「爐下」,首事俗名爐主、頭家,輪流掌管廟或郊商事務,一年一度更換一次,以筶為準,每逢聖誕日,在神前定筶。筶多者為爐主一人,次則頭家四人,稱為值年爐主、頭家,該年年度「神像」與「香爐」皆會安置於爐主的居所長達一年之久,故名值年爐主。「爐主」負責主導鳩金備辦祭品、演戲等祭祀神明事宜,「頭家」則負責協助祭祀事務。

根據清末文獻《安平縣雜記》內工業篇的記載:台灣貨物多自外來,都來自中國福、興、漳、泉等地的司阜來傳授其技藝。如《論語》所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可知當時的分工分類已頗為精細,各行各業蓬勃發展,當時記載就有100個行業,分類有18類的工匠與82類的司阜,內文雖說是工業篇,但也內含一些食品業,筆者羅列如下:

[1]鄭傳寅:《傳統文化與古典戲曲》(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頁231

1木匠、2泥水匠、3鑿花匠、4石匠、5鋸匠、6油漆匠、7竹匠、8畫匠。

2.jpg 3.jpg
 五帝廟重建的大木匠  做神轎的小木匠

9塑佛匠、10裱褙匠、11銅匠、12鐵匠、13刻字匠、14裁縫匠、15繡補匠、16 筆匠、17造船匠、18剃頭匠、19瓦窰、磚窰司阜 、20漏窰司阜 、21鑄犂頭 司阜、22銀店司阜、23 傾煎司阜、24錫店司阜、25油車司阜、26牛磨店司阜、27染房司阜、28藥店司阜、29鞋店司阜、30帽店司阜、31襪店司阜、32修理玉器司阜、33修理鐘錶司阜、34修理眼鏡司阜、35織番錦司阜、36紙店司阜、37做粗紙司阜 、38糊紙店司阜、39香店司阜、40油燭店司阜。

4.jpg 5.jpg
修理鐘錶司阜 錫店司阜

41銀紙店司阜 、42粉店司阜、43玻璃燈司阜、44做燈籠司阜、45什貨店司阜、46做頭盔司阜 、47弓箭店司阜、48馬鞍店司阜、49做皮腰月斗司阜、50花炮戶、51角梳店司阜、52車加轆司阜、53棕印司阜、54製繩索司阜、55釘糧、釘稱司阜、56做皮箱、枕頭司阜、57補鍋司阜、58補碗司阜、59補硿、補甕司阜、60做甑籠司阜、61做水車司阜、62做轎司阜、63織蓆司阜、64做籐司阜、65做土籠司阜、66鼓吹店、67草花店司阜、68醬間司阜、69餅店司阜、70麥芽膏糖司阜、71包仔店司阜、72粿店司阜、73做麥丏司阜、74酒店司阜、75香油店司阜、76焙茶司阜、77煮洋藥司阜、78煮糖司阜、79蓋糖司阜。

6.jpg 7.jpg
餅店司阜 煮糖司阜

80做牛車司阜、81木屐司阜 、82棺材店司阜 、83熟牛皮 司阜、84做苧仔司阜 、85做米粉司阜、86福員肉司阜 、87織魚網司阜、88燒火庚司阜、89豆干店司阜、90燒灰司阜、91屠戶、92做蚊煙筒司阜、93檳榔司阜、94廚子司阜、95做米、舂米司阜、96琢火石司阜、97做烘爐司阜、98做釣鉤司阜、99閹牛、豕、雞司阜、100烟斗司阜。

8.jpg 9.jpg
棺材店司阜 豆干店司阜


相關文章

《圖解台灣行業神明圖鑑:台南體傳統工藝》簡介(上)

《圖解台灣行業神明圖鑑:台南體傳統工藝》簡介(中)

《圖解台灣行業神明圖鑑:台南體傳統工藝》簡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