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臺宣言
以時空資訊為基底,以空間視野為視角,以數位人文為工具,以民間知識為研究領域,進行跨領域整合研究。
平臺進路
2006年,當時平臺創辦夥伴洪瑩發、張智傑服務於中研院GIS中心,因為有感於當時人文社會科學應用地理資訊科學開開始大量發展,在執行各項研究計畫時,有感於系統接各自保存,無法有效利用,所以開始建立「文化資源地理資訊系統」作為文化與社會科學研究的資料庫平臺,透過地理資訊科學與數位人文的方式整合資料庫,獲得時任中心執行長范毅軍研究員支持,並獲得院內李豐楙、張珣教授的支持,透過臺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作為網絡,聚集學者與文史工作者協助資料內容建構與維護,而初具規模,也將相關經驗推展到美國、新加坡、香港等學術單位,相關發展過程可以參見相關研究1。
除長期收集靜態資訊外,也嘗試進行廟會動態路線收集,從非即時傳播做起,到各項即時傳播,同時也促進臺灣業界部分的商業應用,但因為使用者日眾,資源也逐漸耗繁,所以與協力夥伴成立「神之路關」提供服務,後續由合作夥伴林啟元、林啟俊、顏守韓等人成立「隨香地圖」,為民間各種動態儀式活動提供即時定位服務,同時也長期收集臺灣各地遶境資料。
另外洪瑩發也與台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長期致力於民俗紀錄片拍攝,以及致力於推廣民俗文化,並與眾多夥伴成立「民俗亂彈」電子報,企圖透過更多元方式建立推廣與研究臺灣宗教與民俗文化的平臺。但因為資源與時空等限制,部分工作推動較為緩慢與零散,所以兩位創辦人希望透過新的制度與結合更多力量搭建的新的平臺。
2021年兩位創辦人分別進入學校與業界工作,再度結合各自專長,並且由台灣淡南民俗文化研究會扮演資源整合,由智紳數位文化事業有限公司進行系統設計與搭建,並與政治大學華人宗教研究中心等單位進行學術合作,希望透過新的系統與形式,為台灣宗教與民俗研究做出努力與貢獻。
2022年平臺正式開放,也逐步與各學術機構、政府機關、民間宮廟、個人等開展各項合作,逐步發展各專項資料庫,以及各種教育訓練,也將觸角延伸到東南亞,與新馬王爺聯誼會開展馬來西亞王爺宮廟調查與資料庫,建立數位人文與宗教民俗整合的系統性合作。
平臺時間軸
2020 平臺籌備與思考期
2021 系統架構與資源整合
2022 平臺正式開放暨資料庫擴充
1 詳細發展過程參見:〈空間視野與地方知識:臺灣宗教與時空分析的回顧與展望〉,《華人宗教研究》,第16期(2020年),頁99~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