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夫感善堂民國三年初春,有名喚用仙書,名朝陽,自大陸桃園關聖帝君廟提攜香火渡台定居三崁店奉祀,而後神緣高深,祈求靈驗,庄民相議雕塑金身,將香火入於神像内,神威顯赫,於民國陸年歲次丁己年建立 一座草壇供奉。民國拾陸年重建于現址,稱謂「安龍壇」。民國三十四年台灣光復初期,世道衰變,神聖降乩創設鸞壇,以挽頹風而拜師於石龜溪感化堂,授鸞務於民國三十七年桐月望日曰南天准許開堂,賜堂號,感善堂,以每月一、六分期飛鸞濟勸服務群黎。民 國七十四年陽月,神聖降乩指示重建廟,因當時農村景氣不振,募資困難。至民國七十五年七月十六曰當夜韋恩颱風吹毀神廟。只好在民協議重建之時成立重
建委員會進行集資,於民國七十六年花月正式興工重建,同年陽月告竣,入廟安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