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本宮奉祀主神池府千歲亦合祀五谷王,註生娘娘,每年農曆六月十八日為主神祭典。
於清朝年間,晚間庄民發現亮光閃鑠,庄民好奇循光前往,於是尋回一香火巳,此乃是池府千歲化身顯靈,庄民善信將其供奉於現址,並搭建芧蘆以安身,爾後,神威顯赫祀安朋靈驗,信徒聚增香火鼎盛,為此廟貎亦一再重修改進,直光後後,廟宇方初見規模。至立西年(民國七十年)村民悉感神恩浩蕩,默闡滋念,有感廟宇舊陃狹隘,圖一勞永逸,地方士紳召集村民召開信徒大會,會中一致倡議修建,幸獲村民及外地善男信女鼎力配合,至民國七十三年修建完竣,落成啟用。 資料來源:雲林縣寺廟文化專輯
本宮約在三百年前,庄民先祖由大陸楓來本地,攜來一尊池府千歲,即築一小廟宇奉祀,其後再三倒壞,至漸次規莫宏大,逐稍見土角煉瓦之廟宇之成,光緒二十二年暴風雨,廟宇倒潰,至光緒三十年,地方有志醵金一百三十元,再興廟宇,民國元年又暴風雨之侵襲,廟宇再倒壞,得庄民寄附金二百四十元,於民國二年改築土角造甫宇,日政皇民化時代,神像疏入民間奉祀,廟宇被廢,台灣光復,信仰自由,庄眾協議重建,至民國三十九年,由林鴻春林傳房等發起鳩金,重建磚造現在宮貌,稱「廣興宮」,至民國五十七年十一月加以修繕一次,正是廟聯所謂:廣化仁風慈育恩施通萬古。興宏妙雨惠民澤及配千秋。」 資料來源:台灣省雲林縣寺廟文獻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