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敘事性人物裝飾:
開台尊王國姓公-流落他鄉的鄭成功子民竹達寮的傳奇與國姓爺公的祭祀
相傳鄭成功死後,有一支後代子孫居住於四湖鄉沿海的漁村竹達寮,位於廣溝村現址的外海約一公里處。1845年(清道光25年),沿海地區發生大海嘯,大雨連霄、颶風間作,淹斃居民無數,田園房屋悉數摧毀,竹達寮舉莊始遷至現今海岸邊之舊「新莊仔」部落,後來又因海水倒灌、海岸線內移,又遷至現今「廣溝村」部落。
其間鄭成功的一支後裔鄭氏家族,遺有五子,於竹達寮散莊後,長房於原地居住;二房移至土庫、虎尾下湳仔地區;三房移至斗南連芳、石龜溪、南靖地區;四房移至大埤鄉下田尾、三塊厝及嘉義溪口潭肚寮地區;五房移至麥寮山寮、崙背大有地區。
鄭氏宗族所共同供奉之祖先神明--鄭成功(尊稱國姓公),因社會型態之變化而落公,國姓公不再專屬於鄭姓家族所供奉的神明,由各房之村里部落共同奉祀;這也是每年農曆元月十六日「鄭成功過股」,人山人海盛況的原由。每年這個時節,武館獅陣各出奇招,熱鬧非凡。
另一個傳說是鄭成功的部將,打仗時戰敗而失散,後來流落到竹達寮定居,隱名埋姓以教漢文維生,俗稱「漢文仙」,先後在上述四個地方教過書,他死後,他的學生故舊為了紀念他,又不知其身世來歷,僅在他的遺物中發現鄭成功的香火,故雕刻鄭成功神像一尊,輪流由五個地方共同奉祀。
還有一個傳說和第二個相類似,明朝覆亡,鄭氏王朝投清後,有一漢文仙流落至竹達寮教授漢文,先後又至上述其他四個地方教授漢文,死後,他的門生故舊整理他的遺物時,發現鄭成功的香火,也得知他是「天地會」的成員,反清復明的份子,因逃避清兵追殺而逃至竹達寮,後人為了紀念他,雕刻鄭成功神像奉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