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根據大興宮建廟銘誌記載--雲林縣水林鄉大溝村,東臨龍溝,西望港仔溝,北濱萬興溝,南靠丘陵,四周綿延沃土,碧野良田平坦遼闊,具有完善之地理景觀,居民三百餘家,泰半為莊稼子弟,老者留鄉務農,青壯者隨社會變遷各奔前程奮鬥,民風淳樸、講信修陸、明倫尚義形成溫良之聚落。
自古以來,世代子孫篤信佛道兩教,村分兩部落,頂庄奉祀二觀音佛祖、關聖帝君,下庄奉祀三觀音佛祖、李府千歲,分別以農曆六月十九日、五月十三日、九月十九日、四月二十六日做為聖誕千秋的日期,威靈顯赫,護國佑民,深值民心,每逢佳期上、下庄各自進香繞境,架設臨時神壇朝拜、謝戲,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代代傳承,於民國七十五年第十三屆村長選舉競選激烈,有損祥和風氣,地方士紳提議請列位正神排難解紛,依神旨由陳英貴先生當選,得神旨民意之村長感慨一村酬神二分法陋習,為求團結倡議興建新廟統一奉祀,承全村村民熱烈響應大溝村之信仰中心精神保壘於馬啟端。
意志與力量集中始能開萬年基業,由村長召開村民大會討論建廟事宜,組織籌建委員會,議決建廟工程款為新台幣壹仟壹佰萬元,經費來源由全村每人貳仟元、耕地每台甲肆仟元,推支不足部份,再由住外子弟及熱愛鄉土之善信自由樂捐,聚沙成塔、財源滾滾來、進程步步行,於民國七十六年農曆十月十二日,迎駕港口宮正三媽及馬鳴山五年千歲等列位聖神蒞境,動員全村狀丁不眠不休搖盪大轎,祈神擇吉地,歷三十四天終於點成龍穴,民心沸騰在當時籌委會主任委員陳憲中先生運籌帷幄下群策群力,於民國七十七年農曆五月十二日敦聘當時歐明憲議長及陳憲中主委主持破土典禮,同年農曆十一月二十七日已完成初步建築,而舉行入火大典,後續工程亦次第完成大溝村歷史性之建廟使命就此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