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大正年間(黃蘭櫻,《雲林縣寺廟文化專輯(上) 》雲林縣政府,1995。)
1921年(程大學,《西螺鎮志》,雲林縣西螺鎮公所,2000。)
1985年(程大學,《西螺鎮志》,雲林縣西螺鎮公所,2000。)
1921年(陳清誥、謝石城、張木桐,《台灣省雲林縣寺廟文獻大觀》,文獻出版社,1972。)
未註明(林衡道,《台灣寺廟大全》,青文出版社,1974。)
1922年(林衡道,《台灣寺廟概覽》,台灣省文獻會,1978)
建立沿革:
鉢子寺主祀觀世音菩薩,由來自1796~1820年(清嘉慶年間),是時本庄信徒恭迎佛祖,於每年之佛祖聖誕祭典,庄民必組香一隊前往湖山巖,迎請觀世音菩薩金身,返庄中安壇供善男信女焚香膜拜,相傳沿革有一百年,未曾間斷,聚弟子之虔誠信仰,感動佛祖,於是約在大正年間,有一年照往例祭典完畢,要奉請佛祖回湖山巖時,突接獲指示,佛意鎮駐本庄永納弟子香煙,於是眾信徒協議從金身留住庄中安奉,佛祖不負眾望,更加顯化,庇境佑民,靈蹟顯著,庄民為感謝佛恩,乃於1921年(大正10年),由善信廖平鼻、廖安坊共同獻地三厘二毛八絲,復由廖登開、廖迪、廖獻等發起募集捐金,不足部分由廖登開負責支理,於1921年(大正10年)春破土興工,工事經年,1922(大正11年)竣工落成,稱朝山寺。1923年(大正12年)重修寺宇後改稱缽子寺。1943年(昭和18年)10月,庄民重修寺宇後協議改稱缽子寺,於今歷經修繕,尚保持完貌。廟務祭典由信徒選出管理人和神前卜選爐主一人主持及掌理之。因年久失修,於1972年(民國61年)12月6日開工,1973年(民國62年)11月27日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