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1770年(相良吉哉,《台南州祠廟名鑑》,大通書局有限公司,1933。)
1766年(陳清誥、謝石城、張木桐,《台灣省雲林縣寺廟文獻大觀》,文獻出版社,1972。)
1766年(林衡道,《台灣寺廟大全》,青文出版社,1974。)
1766年(林衡道,《台灣寺廟概覽》,台灣省文獻會,1978。)
1732年(黃蘭櫻,《雲林縣寺廟文化專輯(上) 》雲林縣政府,1995。)
1732年(程大學,《西螺鎮志》,雲林縣西螺鎮公所,2000。)
1717年(施添福,《臺灣地名辭書:卷九雲林縣》,國史館臺灣文獻館,2002。)
建立沿革:
依宮志文獻所載,福興宮建於1723年(雍正元年),主祀「天上聖母」。為域內最古之祠廟。此尊媽祖為本廟開山明海禪師於1717年(康熙56年)遠自福建莆田湄洲嶼奉請而來,而開山明海生於1662~1722年間(康熙年間),第四代應瑞生於1732年(雍正10年),為福興宮自新街遷宮至大街之主持,按其前四代住持分別為明海、性憱、琦蘭、應瑞、至1912年~1925年(大正年間)為十一代惟參。當時福興宮巡守西螺保內五十三莊,即今之本鎮、溪州、莿桐、林內、二崙、崙背諸鄉鎮,靈驗非常。凡出行、航海、嫁娶、病痛、安產等所有吉凶,莫不祈願而護佑,聞風所及,信徒遍及彰化、北港、嘉義、南投等地。因有求皆應,故人稱「太平媽」。福興宮於1770年(乾隆35年),聖母顯示意遷宮,經街民之協議,乃遷建於時之街西(即今之宮址)。1796~1820間(嘉慶年間)擴建為二進十六間,至1869年(同治8年),原建宮宇年久失修,幾瀕傾頹,由地方人士廖時亨倡修,迨1908年(明治41年)復由廖本源發起重修一次。戰後,因福興宮年久未修,風雨剝蝕,牆壁傾斜,頗有坍圯之危,遂於1961年(民國50年)成立修建委員會,由鍾任祥、林安等鳩集有心人士,眾議籌建,於是年11月27日敬請雲林縣林縣長恆生蒞臨主持破土典禮,興宮修建。該宮座落西螺段142號,佔地0.2243公頃,預建地市355坪,至於工程設計蒐集全台各地廟宇之優點,部門之精華,經三十年之苦心經營,始完成如今宮貌。宮貌完成後即成為最精緻,最崇高之宮廟,並配合西螺大橋觀光事業,觀瞻美崙名聞遐邇。該宮至1968年(民國57年)改組成立「財團法人西螺福興宮董事會」,呈經雲林縣政府57.11.4雲府民行字第64398號備查,並經台灣雲林地方法院38.1.16登法人字第八號登記在案。將該會第一屆董事茲誌如下:董事長鍾任祥,董事林安、莊火春、蕭萬福、廖大恭、廖兆乾、王則發、莊昭典、蔡元土。每年主祀天上聖母,聖誕3月23日時,由於每年春間乃媽祖進香旺季,從大甲鎮瀾宮往北港或新港進香團或遊客必經本地,且佳期有一番熱鬧,無庸細說。另副祀玉皇上帝、觀世音菩薩、神農大帝、伽藍菩薩等聖誕,來自各地參詣膜拜信徒人山人海,又每月初一日設定例會,誦經禮懺,祈安植福,以茲螺陽歷史最悠久的福興宮太平媽,赫濯聲靈,浩蕩恩澤,遍及寰區,同迎神庥,香火鼎聖萬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