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1792年(相良吉哉,《台南州祠廟名鑑》,大通書局有限公司,1933。)
1792年(陳清誥、謝石城、張木桐,《台灣省雲林縣寺廟文獻大觀》,文獻出版社,1972。)
未註明(林衡道,《台灣寺廟大全》,青文出版社,1974。)
未註明(林衡道,《台灣寺廟概覽》,台灣省文獻會,1978。)
1792年(黃蘭櫻,《雲林縣寺廟文化專輯(上) 》雲林縣政府,1995。)
1828年(程大學,《西螺鎮志》,雲林縣西螺鎮公所,2000。)
建立沿革:
清代初期,西螺之本境一帶,尚是荒山野地,住民稀疏,土地鮮人開拓,住民僅以行商為生。乾隆57年(1792)地方賢達為謀發展地方產業,咸認為應先有護土之神,乃向彰化分來福德正神香火,並擇吉現址,興築土埆土地公廟,因座落於濁水溪岸邊,參香的善男信女日益增多,數十年後經由林科修建為磚造。住民從事農業開墾,五穀日漸豐登,信仰彌篤。廟宇屢壞屢修,歷代均保持完整。1912年(大正元年)林科主倡鳩集境內寄附今,依舊址重建永興宮。
1939年(昭和41年)信徒趨往北港朝天宮奉迎天上聖母親臨叩謝平安,從此本廟奉祀天上聖母為陪神。1952年(民國41年),鍾任祥、蔡天河發起組織信徒會,嗣後組織委員會俾以掌理廟務。1959(民國48年)興建後殿奉祀天上聖母。 1964年(民國53年),境內有志成立重建委員會,委員鍾任祥、李木桂、廖木通、廖梁賓、蔡天河、陳潔銘、陳萬春、李寬柔、廖大鐵、蔡鎮西、蔡本堂、向境內信徒鳩金,依故地重建為二進廟宇,前後殿奉福德正神。1985年(民國74年)由永安里里長莊昭得發起改建前後殿,並組織修建委員書、管理委員會,推選鍾任泉為主任委員,籌措新台幣四百多萬元,由蔡振西製圖擘畫。 1986年(民國75年)3月入火安座。1993年(民國82年)後殿鳩工庀材,耗資新台幣八百多萬元,於1994年(民國83年)11月竣工。今永興宮雕梁畫棟,富麗堂皇,香火鼎盛,為信徒們精神寄託之后土神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