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本宮奉祀西漢太傅蕭望之。奉祀伊始,相傳本庄先民許浩,任日據時代區長之時,有日午間蕭太傅顯像托夢,指示他赴海邊攜回一塊香木,雕刻金身供奉。許浩乃依其形像,延請唐山神像雕刻師張闇,雕刻蕭太傅黑面神尊,奉祀於住宅。此尊神像高僅八台寸六,安座九龍椅,現奉於殿中,為本宮之開基祖神。由於蕭太傅靈驗顯著,信徒趨前祈禱,有求必應,故香火漸盛,信徒日增,成為本庄居民的信仰中心。
日政末期,推行皇化政策,毀神焚佛,嚴禁各種祭拜儀式,蕭太傅神像幸得庄民匿藏私奉,及至台灣光復恢復信仰自由,蕭太傅神像復出,重顯神威。庄民仰奉蕭太傅劭德,歷年均以擲筊杯方式產生爐主,輪流奉安,此方式沿用至今。眾信因感焚香膜拜祀無定所不合禮節,遂發起建廟,廟名泰安宮,於西元一九五五年完竣,從此神尊迎奉有所,神人共慶。歲月遞嬗,迨至西元一九七八年因年久失修,竹樑朽腐,殘破不堪,進行第二次重修,翻修屋頂,剪黏及彩畫,增建兩側廂房,廟貌煥然一新。
雖經一度整修,然外觀低矮,內部昏暗,空間狹窄,牆剝璧斑,神房滴漏,不堪神棲。於是又於西元一九九六年開工重建,歷時三年,於西元一九九九年歲次己卯,舉行新雕塑鎮殿神像開光點眼,入火安座。本宮二層樓三殿兩廂房建築,一樓作為信徒文康活動之所,二樓是為本宮堂殿。
(沿革內容節錄自廟內沿革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