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三盛村居民祖先原居許厝寮,後因颱風洪水之患,村民遷往許厝寮西北方大約一公里的舊三姓居住,村民無能力建廟,乃將吳府千歲及村民原本供奉的三府、盧府千歲,安置在村民家中參拜,民國九年間,供奉在神桌上的金身竟跳上跳下,經擲杯筊請示得知,神明指示將有天災,並擲杯筊准村民遷往東邊的林投岸,過幾天果真颱風大雨,積水約二公尺,村民以竹子搭蓋的房子東倒西歪,所幸村民及早遷走,均告平安,此乃神明顯靈,保佑村民之見證,後來在保正許葭指導之下,全村村民遷到新三盛,並請麥寮拱範宮天上聖母起駕覓地規劃,整地蓋屋,安頓後村民有感神明顯靈,就在本村南邊蓋一間朝南的草廟來供奉,其後經過數次修建整理,才在民國六十三年經村民大會決議,將舊廟遷到現址,嗣後因六輕建廠道路拓寬,影響到福安宮的建築,於民國九十七年村民再次倡議重建,民國一百年舉行入火安座大典,為現在之廟貌。
(以上沿革節錄自《雲林縣寺廟文化專輯(下)》)
三盛福安宮主祀吳府千歲,據《台灣省雲林縣市寺廟文獻大觀》一書中記載,另有發源自南鯤鯓代天府,約清道光年間,信徒在許厝寮庄外之海邊搭壇,為迎神而鑼鼓連關數天,至真神吳府千歲鑾臨時,信徒喜從香火,迎入許厝寮庄雕塑金身,並建一廟安座供奉。清光緒廿四年,海潮倒灌,洪水浩劫,一夜之間全庄沉沒,村民再遷上三姓庄,歷經卅六年間,屢次遭洪水之侵患,住民難以安居,至民國九年,全村復遷至現在之三姓村,經過五年後,村民已尚安定,是時保正許霞遂發起簡建草寮於現廟址,安奉神位,民國廿四年,由保正許于發起籌建福安宮,安奉吳府千歲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