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本宮原稱玉安宮,建廟於清道光年間,奉祀康蘇池三府千歲,由來已早,是先民自大陸傳來,原建廟於庄北,至清光緒廿五年,虎尾溪氾濫,漲水浸壞廟宇,神像由霄仁厝(蘇王)、貓兒干(康王)、鹿寮(池王)等地信徒迎入奉祀。民前七年,架仔頭、新厝仔、山寮等信徒協議捐金在架仔頭建立玉安宮,奉祀蘇府千歲。例年神誕祭典,本庄信徒遠往參加祭祀。日據末年,庄中善信蔡屋、鄭配、蔡爽等發起在舊廟址邊,簡建竹壇,集合神像奉祀。至民國卅八年,竹屋破損拆除,復遷至蔡葱住宅,設館安神,時為光復後,王爺大為發揮,顯赫非常,施醫濟世,澤被四方。民國四十二年,眾人熱心捐金,擇吉庄西之現址,重建前後殿廟宇,於民國四十六年竣工,取名護安府。之後歷經數次整修,並增建左右護室,為今之廟貌。
(沿革內容節錄自《台灣省雲林縣市寺廟文獻大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