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光大寮聚寶宮創建之始,溯於清康熙年間,迄今已有三百餘年之歷史,期間原由日月吏大二使與保生大帝合併,奉保生大帝為主祀神,日月吏大二使為先鋒,復於清乾隆四十年(西元一七七五年),日月吏大二使及保生大帝有感於蕭府太傅身負代天巡狩之重責,遂讓位於蕭府太傅為主祀神,並正式立名蕭王府。
話說清乾隆四十年五月夜晚三更時分,光大寮村民忽聞陣陣如雷之戰鼓聲,喊殺連天,村民驚慌不已,立即請示當時之主神日月吏大二使,經日月吏大二及保生大帝起駕開示:眾弟子勿感惶恐,待吾查察何方神靈侵犯吾境。同時勒令五道靈符,囑咐村民取帶刺之青竹貼符鎮守五方,以保護村民。事經三日,查證後再度開示,囑咐村民次日沐浴更衣,置天台,備香案迎接蕭府太傅之聖駕。眾村民由乩生引導至本鄉雷厝村北方濁水溪南岸濱海之處,於海市蜃樓之飄渺中,隱約可見一帆船,船上豎有一旗上寫:「奉玉旨勒令代天巡狩王爺總攝司蕭府代巡」,眾人一見立即跪地虔誠接駕,迎回村中祭祀,為聚寶宮崇祀蕭府太傅之始。
聖像洎自泉郡富美傳來,初時建築乃以竹造茅葺草創,不過使人瞻拜有所,及至咸豐年間,改造杉磚瓦造,方向坐西向東,宮號稱「富美宮」。至丁未年(清光緒三十三年)復行改築,宮號改稱「聚寶宮」,至己酉年完竣,遂舉設醮。明治四十四年新虎尾溪暴漲,洪水氾濫,濘泥混沒數尺,而廟地址低濕,水口出入反覆,神不能安妥,雖欲再行改築,況猶坐向未宜,至昭和十一年,是以遷移在舊廟北端,蒙官方認可,遂鳩資庀材,擇日興工,工事僅五個月就告竣。嗣後又因廟貌陳舊,不堪風雨,於民國六十七年鳩工重建,歷經六載,民國七十三年始告竣工。
(沿革內容節錄自《光大寮聚寶宮沿革誌》及廟內沿革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