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水井奉天宮沿革碑誌
先民拓荒墾地必尋水源之地,水井西臨台海南傍北港溪又有七項之多如馬蹄形之湖環繞其中是為水源基地因而附近聚落取水於此後又加牆圍之一如井狀故稱之水井,而先民聚井之旁而成庄故稱水井庄,又庄內之民得祖先之傳,鑿井之技冠及全台更放眼全球,台島之井為庄民之作不計其數,故以水井稱之良有以也,且庄民代代以尊天敬神為寄託因而有奉天宮之建。
本宮原奉祀開基主神為北極玄天上帝,係於清朝康熙二十二年歲次癸亥公元一六八三年,葉姓祖先自福建漳洲渡海來台,至康熙五十五年歲次丙申公元一七一六年,由庄民簡建草壇奉祀玄天上帝膜拜,因神靈顯赫造福蒼生眾信士,因感念神恩浩蕩草壇年久不易修繕,故於乾隆年間歲次乙亥由保長葉黃添策動境內信士,捐獻重金改築廟宇取名曰奉天宮。
嘉慶二十年歲次乙亥公元一八一五年,據傳庄民在北港溪出口(下湖口港)發現樟木一支,漂浮在港面任憑海浪沖襲仍舊泰然自在留戀不去,是時每晚濃香撲鼻之木發射萬丈霞光燦爛滿天全庄民視為祥兆降臨,乃鄭重運回經神明指點雕塑李府千歲三尊並尊為大王二王三王,經笨港港口宮天上聖母上天奏旨,要求大王鎮守水井二王鎮守頂庄(梧北)三王鎮守下庄(梧南),上天准聖母奏,本宮添奉李府千歲並與頂庄下庄連成一貫從此李府千歲神威顯赫,顯化救世庇境佑民信者弥篤並尊李王為鎮殿主神再奉吳府千歲,道光二十八年歲次戊申公元一八四八年庄民因鑒於信徒日眾再次集資重建廟宇,庄中葉舉人叩謝香爐一座為本宮俱歷史價值之古物。
迨民國四十民歲次辛卯公元一九一五年,因舊廟代久年湮已一零四年脩繕不易且格局狹窄,由當時村長李甚倡首鳩金,依舊址重建加建兩邊兩廂房並再添奉池府千歲諸神尊,至民國六十九年歲次庚申公元一九八○年,時局和平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因境內人口日眾且工商發達民康物阜百姓生活水準提高,隨由地方碩彥倡議重建,十月間召開信徒大會成立籌建委員會,全村信徒歷一年日夜不休香火不斷輪班扶大小轎虔誠祈求神靈降駕,迨於民國七十年歲次辛酉公元一九八一年十月十五日子時,由港口宮天上聖母、南鯤鯓吳府三千歲領旨降乩,擇於本庄東北角新址(由李姓等七名弟子捐獻),依壬丙子午吉向座北朝南重建,十二月初三日破土奠基至民國七十二歲次癸亥十月三日完成粗坯入火安座時,境內信徒地不分遐邇人不分老幼皆為神靈感召至誠,合作歷七年餘之辛苦籌建耗資新台幣壹仟柒佰餘萬元,終於民國七十七年歲次戊辰年十二月順利完成浩大之工程始有今日壯觀雄偉之景象,本宮北極玄天上帝、李府千歲諸神聖神靈顯赫庇佑眾生自古皆然今朝新廟完成,本宮香火當更為鼎盛神靈更加顯赫,造福生靈庇佑合境平安,五穀豐登六畜興旺,眾信徒家道昌盛。
中華民國八十二年八月八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