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本宮原名池王爺宮,乾隆初年,林氏祖先林室渡臺,隨身帶有池府千歲,在乾隆三十四年(1769)由林室發起建立本廟。道光二十五年(1845),因大水災村落被淹沒,廟也被沖毀,村民協力重建。
光緒二十一年(1895),日本據臺後,始有登記稱曰「池王廟」,由林泉任管理人。
大正七年(1918),村民遭染疫疾,往麥寮拱範宮,恭迎天上聖母香火蒞境供奉,疫疾解除後,村民懇求聖母分靈,乃雕塑金身,尊奉為本宮之主神,池王爺改為配祀。當日治末期焚燒神像時,本宮神像均藏匿民宅,幸免遭劫。
民國三十四年,村民擇吉迎神回宮敬奉,將廟宇修整後,改稱「福興宮」。嗣因地方繁榮,村民安居樂業,曾重建新廟宇。眾以奉天上聖母為主神,護佑臺子村,顧名思義,故改稱曰「天台宮」。
民國八十二年,因地層下陷,廟前堤岸加高。乃有重建廟宇,填高廟基之議。在村民共識下,產生籌建委員會,進行募款及建廟籌劃事宜。首先購置2百餘坪廟地,於民國八十三年花月十八日,定下坐向,長包外86臺尺,闊55、56臺尺,開始興建。於民國八十七年菊月十二日,落成安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