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建於清同治三年(公元1867),奉祀吳府千歲。
據說以前興仙廟地是一片林投園,有一條小路劃開林投園通往成龍村,此地相傳很陰森、詭異,凡是路過此地的居民回家後定會生病。由於當時知識缺乏, 醫藥不發達,居民生病都是求神問卜,沒有辦法之下,均會到此地許願,祈求保佑身體康復,「聖仔公」是有求必應,身受居民信仰,認為是神明的保佑,由陳烏腳 興建竹仔厝,恭奉「聖仔公」,又因感恩萬善爺的義勇而引入恭奉,接著是吳三爺,有三尊神明,乩童常隨口稱三國廟。台灣光復,政府為登記廟名即以三國廟為正 式廟名,居民認為三國易有紛爭而更名「興仙廟」,這是「興仙廟」的由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