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外埔昔稱寓埔頭,船隻往來之航道將部落分成頂庄與下庄,原有內庄,後來內庄因兵燹而散庄。外埔之開墾較烏麻園(口湖)早五年,昔時船隻常抵本地,今興南國小附近尚有澎湖厝之遺蹟。乾隆四十二年(1777),庄民王益將南鯤鯓朱王爺分香至自宅供奉,因靈驗 ,庄民信仰之。乾隆四十五年(1780),集資建廟,歷經明治十年(1877),明治三十二年(1899)二次修建。
本宮原建在今興南國小之南,再遷建學校之後,第三次遷建學校之前,均坐東向西。奉祀之主神朱府千歲,另傳說昔時自大陸漂來王船進入寓埔頭(今之外埔)內,船上有朱、邱、順(舜)府千歲之香袋及香爐,後由頂口湖,外埔、內庄之代表擲筊(撥杯)決定,由頂口湖請邱王、外埔請朱王、內庄請順(舜)王分別奉祀。
昭和十一年(1936)農曆九月十六日,朱王壽誕祭典結束後,廟中突然自動發火,所有神明金身及廟屋頂均遭焚毀。翌年日政府即舉行寺廟整理,將全臺廟宇之神明金身集中燃燒。本宮自動發火,咸認是神明顯化之奇蹟。
民國三十五年,再聘原來建廟之工匠及藝師照原樣修建,並重塑諸神明之金身。民國六十年,配合興南國小之興建,由謝池、王萬虎倡議遷建於今址。迨民國八十二年,因地層下陷嚴重,廟基低陷,乃有重建之議,而成立籌建委員會,初由吳孟宗任主任委員,後由洪祖淵繼之,迨民國八十六年,舉行安座典禮,增加配祀之神明。隨即成立管理委員會,仍由洪祖淵任主任委員,王塗牆為副主任委員,後由王吳枝、謝清遺繼任主任委員與副主任委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