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會水宮主祀五府千歲,為口湖村與湖東村之居民共同所信奉,口湖村民因過去多種黑芝麻,二村除下口湖之外,皆稱烏麻園,究其由 來,可遠溯明清之際,乾隆五十年(1785),福建泉州先民攜奉朱、李、池、邱府千歲金身,渡海來台,擇居本境。所奉神聖不惟護航有加,更庇佑先民斬荊披棘,廣拓農田,年年風調雨 順,五穀盈廩,遂於清康熙年間草建神宇。因廟前東西兩水會合後向南而流,故命曰「會水宮」。嘉慶二十年乙亥,庄中善信歐看,往南鯤身分吳、范千歲香火回宅 奉祀,因神威廣顯,乃協議合奉於會水宮。爾後又迎入丁府八千歲,至今供善男信女參拜。
同治十二年(1873),士紳王波倡首,發起樂捐整建為土牆廟,香煙愈加鼎盛。昭和十二年(1937)日本舉行寺廟整理,亦即將全臺廟宇之神明金身搜集燃燒,謂之「昇天祭」。時本宮所有神像皆潛藏民家,而免去浩劫,但廟宇卻一度荒廢。
民國三十四年,臺灣光復,廟宇樑柱傾頹,地方父老乃策劃重建,於翌年組織首屆委員會,進行募款,於同年十一月七日興工,至同年十二月二十七日竣工,建成磚造廟宇。民國六十八年十月,神明降鸞,指示另擇址擴建,乃成立口湖會水宮興建委員會,進行籌措經費,翌年動土興工,歷經十年,始克完成佔地4百多坪,耗資5仟餘萬之壯麗廟宇。曾在民國八十年農曆桂月六日至十一日,舉行口湖會水宮慶成祈安正三朝清醮科儀。現在管理委員會屬第十四屆,主任委員為王正雄,副主任委員為王清泉、李明泰,常務監事為許敏男,委員有蘇龍魁等22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