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大屯萬聖堂創廟沿革
清朝光緒年間朝綱不振,太后當權外交失敗,英、美、法、日各國文化進步,中國落伍,光緒二十年中(清)日甲午戰爭,(清朝)戰敗投降,訂立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及澎湖給日本帝國主義的明治天皇統治。台灣的居民大部份由大陸泉州、漳州、閩南一帶先後遷台定居,所謂漢民族非常團結,不願做敗國奴,組成義民軍對抗日軍,刀劍對抗(槍炮)彈藥,犧牲不少,為台捐軀。(這些義民死後)大部份葬在萬聖堂後面的塚埔,非常靈感保佑庄民,(庄民)感念神恩,以石碑香爐為紀念膜拜。
(又)傳說是清朝海盜蔡騫力大無窮,北港媽祖廟的大銅鐘,單手吊起;王得祿取下,兩人的功夫平分秋色,蔡騫在海面作業,專搶英法商船作為義軍的軍糧(年代有問題),後戰死,庄人(聞知)感念蔡騫忠肝義膽,建〔小廟〕供庄民膜拜。香火旺盛,有求必應。(此間供有蔡騫?)
清朝末年有一位商人往彰化大肚鄉,經商路過本地時,發生嚴重病症,無法行動,經遊小廟(竹造)隨即合掌拜拜,(不久痊癒),後來該名商人到本地尋訪適當人選準備委託其人玉成其願;當時保長(現在諱里長),住大屯子八十一番地,名曰陳清先生,接受委託,該名商人將建磚廟的經費託付保長,計劃改建;因陳清保長農忙,怠慢進行,致使發生家運不吉,陳清請示本庄北海玄天上帝,上帝指示乃因受託建廟之事未例行故;又經「萬聖堂」聖公、聖媽指點保長應速速配合土水匠建造磚造小廟,供十方大德善男信女膜拜祈求平安,另應成立頭家、爐主,籌辦祭典事宜,陳清保長一一遵辦。
每年紀念日是農曆七月十八日,如果改日或禁做外台戲的人,就會有事或身體欠安,但經過賠罪、祈求就能平安無事。
民國二十九年歲次庚辰年公元一九四零年,台灣在日本統治下,一切神明金身全部被没收火化,小廟亦被撤除。
光復後由本境弟子陳虎川大德發起重建,此時有一棵鳳凰木樹大招風,野鳥宿身之處,長出一棵松樹(榕樹),榕樹慢慢長大,民國六十年間全部變成大松樹(榕樹),全省獨一無二的變體樹。
民國四十九年里幹事王伯村考案成立管理委員會,第一、二屆王藴大德擔任,第三屆陳石龍大德擔任,由王南岳大德志願作管理員時,小廟還沒有容身之處。
民國六十五年歲次丙辰年公元一九七六年,王國大德擔任第四屆、五屆主任委員配合里長陳清秀、陳萬福,再重建現在的廟宇,工程費參萬捌仟元,購買前面的農地做廣場,本境弟子陳元助(住高雄)、陳元興(住虎尾)、陳元和(住東屯)三兄弟,捐獻舊戲台。歲次癸未年改建新的萬聖台,由爐下眾弟子虔誠捐獻完成(另有芳名錄),現任議長陳清秀向縣府爭取西十三號農路排水改善,貳佰肆拾萬工程費,改善廟庭及變體樹造作堪稱奇景。
民國八十三年里長陳清順、陳明繼利用公墓公園化,配合代表主席陳振生,代表林明添向公所爭取建厠所,及辦公室停車場工場費,由公所全面負擔。
每年千秋全省善男信女,共襄盛舉,共浴神恩,叩謝外台戲近百場,家家戶戶四時無災,八節有慶,全家平安。
弟子 西屯里里長 陳清順 敬作
中華民國九十二年歲次癸未年瓜月吉旦
資料整理
1800年 嘉慶五年 海盜蔡牽首次進犯鹿耳門,事敗逃離
1804年 嘉慶九年 中部(彰化)平埔族人潘賢文因犯罪被清廷通緝,率眾一千多人流亡到蛤仔難,為平埔族四大遷徙之第一件·
1805年 嘉慶十年 蔡牽於滬尾自立為王,以「光明」為國號,並攻擊竹塹、鳳山、東港·
1806年 嘉慶十一年 王得祿圍剿海盜蔡牽於鹿耳門外海,從此蔡牽不敢再進犯台灣,彰化漳泉械鬥,中部亂事長達數月為史料記載 歷史上確實有蔡騫此號人物http://www.pts.org.tw/~abori/data/his-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