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民國38年(1949)(陳清誥,《台灣省雲林縣市寺廟文獻大觀》,文獻出版社,1973年九月)
民國39年(1950)(廖泉裕,《雲林縣寺廟文化專輯》(下),雲林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十二月)
明永曆27年,清康熙12年(1673)(文史工作者田野調查,2012年7月)
建立沿革:
清雲宮沿革誌
蓋聞神之為人崇拜,揆其生前,必有貢獻社會造福人群,或殺身成仁或捨生取義之偉大事蹟。
黃公名清雲字臣以,原籍福建安溪,生於明思宗末年。幼而頴異,及長,允文允武,志慮忠純。崇禛時,官室兵部職方司。值天下紛擾,明祚幾覆。公為保明室,輒起兵馳驅閩奧與清兵作戰,嗣因兵敗,終轉廈門投依延平郡王,謀復明室。王嘉其志,任以要職,自此追隨郡王抗清復明,效命沙場,屢挫清軍,清廷聞風喪膽,公因勳功昭著,永曆十四年庚子,加封伯爵。永曆十五年辛丑十二月,中土大勢已去,公乃隨鄭成功渡海驅荷闢台,翊贊建勳,功績彪炳。清康熙壬寅,成功卒,繼事嗣子經,辛酉經卒,又繼輔孫克塽。
康熙癸亥,清廷遣提督施琅平台,公忠眞不二,誓不帝清,乃偕同參軍林圯率所部赴斗六門(今之竹山)。
此地本為山胞遊獵之域,土沃泉甘,形勢險要。兩位遺臣乃築柵以居,時與番戰後拓墾至水沙連(竹山東方)屢遭番襲,番力日盛,終因兵少糧盡,戰事不利,遂與林參軍計議解散義軍,改裝平民,卜居大坵田堡尾寮(虎尾溪北方)教人耕讀,扶植梓里,不遺餘力。公之為人,剛毅豪爽,佈仁施義,濟弱扶傾,紓解民困,又平易近人。故地方父老敬之如父,稱呼清雲伯。正融樂歲月,安享晚年,詎料好景不常,癘疫猖獗,瘟情慘重,斃者續出。清雲伯施救患者,日以繼夜,寢食俱忘,未及匝月,夫婦均被感染,不幸先後歸仙,享年五十有五,歲在丙子。是時民眾哀悼逾恆如喪考妣。未幾常在該地顯靈,保護眾生,凡有災禍疾苦,有求必應,民以公生前愛眾,死後保民,乃提建廟奉祀之議。時值地方疲敝,議建草廟一間,暫為供奉神位。從此俎豆蒸嘗,流傳二百七十餘年(時為明朝永曆 27 年;清康熙 12 年前後,西元1673年)香煙不絶。
迨民國三十二年日人將該地一帶闢為機場,草廟亦遭拆除,致神位無從安置,信徒亦淡而遠之,時局所迫,實屬無可奈何。迨民國三十八年十二月,地方信士卜地重建廟宇取名清雲宮翌年農曆二月廿九日,廟乃告竣,遂定是日為清雲宮祭典之辰。規模雖小,傍有窀穸,然環境幽靜,一進靈域,特有引人入勝之感。民國五十一年一月,地方信士感廟之狹隘,發動擴建,並增祀城隍,福德正神,地藏王,目蓮等諸神,擴建既成,神靈益顯,香火鼎盛,每日善男信女趨拜者絡繹不絶,隨宮務之發展,亟需設法管理。
爰於民國五十二年二月召開信徒大會,組織清雲宮管理委員會,推選委員監事,並釐訂組織規程,正式向政府申請立案,旋於五十三年六月奉雲林縣政府雲寺字第玖拾陸號令准予登記在案。嗣因香客日增,善信出入為艱,及於民國六十八年十一月購地重建廟宇,六十九年十一月告竣並擇于當月廿三日舉行鎮殿及開光典禮。邇來管理得法,會務蒸蒸日上,故收入油香款為數可觀,平時對救濟貧民或協助地方建設等貢獻社會事業厥功至偉。惟尚需興革之處仍多,有待各界通力合作以達善美之境云爾,是為誌。
中華民國六十九年歲次庚申陽月 既望 蘇平祥撰誌
沈三郎敬書
清雲宮管理委員會敬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