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乾隆年間(1764)(陳清誥,《台灣省雲林縣市寺廟文獻大觀》,文獻出版社,1973年九月)
康熙56年(1717)(廖泉裕,《雲林縣寺廟文化專輯》(下),雲林縣政府、雲林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十二月)
民國54年(1765)(文史工作者田野調查,2012年5月)
建立沿革:
虎尾北溪厝龍安宮沿革誌
相傳本庄清朝康熙(1717)五十六年就有百姓在此居住,建有草茅小廟一座,名為(千歲爺廟),供奉蕭府千歲,清水祖師,九天玄女等列位正神。
清乾隆三十年(1765)虎尾德興宮舉辦過火,入火安座。時當五十三庄為大王股地位爭議不休~大轎過火當中,火忽然燃起,抬轎者棄之,臨急之時,五十三庄頭人開言:敢入火中搶救大轎者為大王股。本庄拾參虎壯士,衝入火中將大轎(註一:大轎中座有聖旨牌及池府千歲興中壇開基太子元師)抬離火中,直奔本部落。除贏得大王股頭香外,並得聖旨牌及開基太子元帥金尊萬年朝拜。(註二:池王還德興宮?)。
日領大正五年(1916民國五年,歲次丙辰),部落長老發動興建新廟,由中壇開基太子元帥命名為(龍安宮),新彫蕭府千歲及中壇二太子元帥,共振神威。
民國二十七年(1938戊寅)日本政府極權統治本省,施行皇民化政策,干擾信仰破壞神明,本宮被改農事實行組合,熱心信士將神尊隱藏保護,本庄保正將中壇開基太子元帥暗藏於香蕉缸內,早晚焚香敬拜,日久月深,太子神尊薰成黑面。至民國三十四年(1945乙酉)本宮增建前殿,增添無比新象。
歲至民國八十三年(1994甲戌)鏗於本宮建立年久,多次整修仍然不堪使用,本宮管理委員會議決重建新廟,即於八十四年(1995乙亥)腊月動工興建,歷經兩年餘時間,在神力相助下及十方善信大德出錢出力,發揮團結合作精神,得於八十六年(1997丁丑)桂月建廟完成,總工程費近參千萬元。並於同年桂月初七日舉行新廟入火安座大典,增彫鎮殿太子元師及日殿保生大帝,月殿註生娘娘。
祭祀活動:
太子元帥千秋日為農曆四月十六日.
每五年一次部落大普渡,農曆七月二十七年.據稱明年(2013)就輪到了.本庄是虎尾德興宮五王中的大王股.
馬鳴山鎮安宮的〔五年到〕,本庄亦是香火庇蔭之一,只要是科年到,就會在科期間(農曆十月份擇一日前去迎請五年千歲回來本庄遶境,祈求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