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民國6年(1917)(陳清誥,《台灣省雲林縣市寺廟文獻大觀》,文獻出版社,1973年九月)
民國19年(1930)(楊祖馨,《台灣寺廟大全 雲林縣虎尾鎮》,青文出版社,1974年十二月)
民國6年(1917)(廖泉裕,《雲林縣寺廟文化專輯》(下),雲林縣立文化中心,1994年十二月)
民國6年(1917)(仇德哉,《雲林縣志稿卷一土地志勝蹟篇》,雲林縣文獻委員會,1980年六月)
大正6年(1917)(文史工作者田野調查,2012年10月)
建立沿革:
虎尾寺建於大正六年(1917),由日僧坪井所建,為一座唐風式寺院。
民國三十四年日本戰敗,日僧全部被遣返。 民國三十五年二月十九日,由戒淨及智妙二尼師接管,僅留大殿一座。二尼師胼手胝足,平日以甘薯野菜糊口,於民國三十七年集資在大殿右側增建側殿一座。四十二年再購寺地五百餘坪。五十一年戒淨尼師圓寂,由智妙師擔任住持。再於五十八年建地藏殿一座。
智妙師退隱後,於民國六十二年聘傳妙和尚為住持。傳妙和尚接管後,又大力推展軟硬體建設,後因年老,在民國八十年前後,把寺務交給徒弟,即現任監院純定尼師專責掌管,純定尼師把原有破損的屋頂全部翻修,將木樑換上新漆,另增築二樓左右廂房,重建地藏殿,新築的山門佐以改良日本式宮燈,不但保有古代唐風建築,又有莊嚴的佛門淨地的清幽。工程在八十三年告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