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
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座標定位方式: GPS 定位
坐向: 225
地址: 古坑鄉永昌村光昌路158號
電話: 05-5822247
主祀神明: 玄天上帝
陪祀神明: 二郎神君 / 北斗星君 / 地藏王菩薩 / 韋馱菩薩 / 玄天上帝 / 天官大帝 / 李天王
創立起始年: 1757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乾隆22年(1757):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系統   2012.10

乾隆22年(1757):雲林縣寺廟文化專輯       出版者:雲林縣政府   雲林縣立文化中心  1995.12

建立沿革:

崁頭厝振興宮沿革清乾隆初期,信士吳屘自大陸渡臺,隨帶玄天上帝香火定居崁頭厝地方自家奉祀,約在乾隆二十二年,吳氏所奉祀香火夜間經常發出毫光,經吳氏以杯筊請示神靈,始知玄天上帝欲吳氏雕刻神像建廟奉祀。崁頭厝地方熱心信徒得悉後,相應募資擬協助吳氏雕刻神像並在崁頭厝建廟奉祀玄天上帝。時經在深山尋得一株百年樟樹並承玄天上帝筊允雕刻金身,隨即將此樟材依傳統之玄天上帝威容,雕刻兩尊玄天上帝神像「一曰老帝爺,一曰二帝爺」,奈因地方善信原選建廟用地之地主失信致建廟未成。後與梅仔坑取得協議在梅仔坑街合街一廟共同奉祀。緣因玄天上帝神靈顯赫保佑合境平安,醫治疑難雜症,降妖伏邪,威鎮十方,崁頭厝善信乃於日本明治四十四年(清宣統三年)共議擬在崁頭厝興建帝爺廟迎祀玄天上帝神像以示崁頭厝信眾對玄天上帝崇敬之熱誠及解決前往梅仔坑奉香之不便,但此事本庄地方人士尚未與梅仔坑民協議溝通之前,該地信眾早孕狐疑,而互不相諒,導致雙方激烈鬥爭。後經當時竹頭其崎支廳廳長(日人)從中協調:「老帝爺」由梅仔坑留祀「二帝爺」由崁頭厝迎回奉祀而寧事,隨而崁頭厝信徒即在現址興建第一間帝爺廟,完成後命名為「振興宮」安座主神「二帝爺」。但在民國二十六年,日本政府在臺灣實行皇民化運動,將臺灣大部份之寺廟及神像廢毀,禁止臺灣人奉祀。是時,本宮廟宇雖被拆除,但「二帝爺」神像早經逕由本庄善信巧藏,暗中輪流奉祀,香火從未間斷。迨至臺灣光復翌年,即民國三十五年,本庄善眾共識,再次合力在現址重建帝爺廟供黎民奉祀「二帝爺」。歷經四十餘年風霜,廟貌古舊失修,舊廟不合時宜,本庄善信屢提再重建之議,因而在民國七十六年增購廟地在現址分期進行重建工程,第一期工程由第十三屆管理委員會主辦,工程順利進行,於民國七十七年舉行「玄天上帝」安座慶典。而於民國七十九年完成基層委員會主辦,自民國七十九年開工至民國八十三年十竣工。計完成二樓大雄寶殿及三樓凌宵寶殿之工程。本宮重建自民國七十六年開工至民國八十三年竣工,共計費時八載始完成,耗資新台幣伍仟壹佰餘萬元,除少數經費由外地善士贊助外,大多數均由本地善信自由捐獻,在農村經濟不佳生活缺優之際,而能建立廟貌堂皇之「振興宮」足見本地信眾對地方信仰中心「振興宮」熱誠之一斑。本宮重建落成在民國八十三年 農曆十一月初四 起至八日止,舉行慶成謝土祈安三獻建醮,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及大雄寶殿(主神觀世音菩薩),及凌宵寶殿(主神玉皇大帝)奉祀神像之安座大典,而本宮再重建盛事始告完善,考古察今,霜瀝由來足勘銘記,誌供後者如斯。振興宮第十四屆管理委員會  謹誌

 

 

梅山崁頭厝械鬥和解契約碑記   錄自梅山玉虛宮轉載周立契約書,原因乾隆年間,崁頭厝地方與梅仔坑地方人民共同恭祀玄天上帝爺神像二座「一曰老帝爺,二曰二帝爺」二處合同建築廟宇在梅仔坑街,逐年舊曆 三月一日 於崁頭厝人民到梅仔坑恭請二帝爺前去祭典迨至明治四十四年崁頭共議,欲在崁頭厝再建築廟宇依舊迎請時於耳聞崁頭厝人民今年前來恭請帝爺,欲永遠迎存不還,崁頭厝人民,亦聞梅仔坑不准予崁頭厝人迎請,兩處言語誤謬致成口角相爭,由是竹頭崎及斗六兩支廳長到處和解,斷將兩座神像各得一座其老帝爺應梅仔坑廟宇,二帝爺應座崁頭厝廟宇,逐年仍於舊歷 三月初一 日崁頭厝向梅仔坑恭請老帝爺前去祭典,梅仔坑人民不得阻擋,越日理當送回梅仔坑廟宇,如梅仔坑舊曆 三月初二 日有欲向崁頭厝恭請二帝爺前去祭典,崁頭厝人民不德阻擋,越日理當送回崁頭厝廟宇,以後二處人民必得一團和氣,欲請上帝爺須單用鼓樂旗藝,而不得執用武器,越恐生端起禍反為不美,且將來玄天上帝迎送之時,崁頭厝人民由區長,梅仔坑人民由梅仔坑區長引率,或區長有事故之時,由所在地之保甲聯合長代理引率人民以防紛擾事端,此係兩會議廳允二位長官判斷息事,特立契約書四通共一樣,區長保正為民統代連署奈印,斗六及竹頭崎兩支廳各保存一通,兩處區長各執一通,以為後日証據。「明治四十四年四月二日立梅仔坑區長吳春委,梅仔坑保正:林鄭友梅、江匡國。崁頭厝區長陳、崁頭厝保正:張土城、吳進江、吳年達。歲次天運甲戍年葭月 振興宮第十四屆委員會仿碑所跋錄放誌中華民國八十三年十二月六日

 

 

 

清乾隆初期,信士吳屘自大陸渡台,隨帶玄天上帝香火定居崁頭厝自家奉祀,約在乾隆二十二年,香火夜間經常發出豪光,經以杯筊請示始知玄天上帝指示吳氏雕刻神像建廟奉祀,經尋ㄧ百年樹齡樟樹雕刻兩尊神像[ㄧ曰老帝爺,ㄧ曰二帝爺]經地方人士募資在崁頭厝建廟奉祀,奈因地方善信原選建廟用地之地主失信致建廟未成。後與梅仔坑民(今梅山)取得協議在梅仔坑街合建一廟共同奉祀。
緣因玄天上帝神威顯赫保佑合境平安,崁頭厝善信乃於明治四十四年(清宣統三年)共議在崁頭厝興建帝爺廟迎祀玄天上帝神像以示對玄天上帝崇敬之熱誠及解決前往梅仔坑奉香之不便,因雙方未協議溝通之前,梅仔坑信眾早孕狐疑,而互不諒解,導致雙方激烈鬥爭。
後經當時竹崎支廳及斗六支廳(日人)從中協調,[老帝爺]由梅仔坑民留祀,[二帝爺]由崁頭厝民迎回奉祀而寧事,隨而崁頭厝信徒即在現址興建帝一間帝爺廟,完成後名為[振興宮],安奉主神[二帝爺]。
民國二十六年,日本政府在台灣實行皇民化運動,將台灣大部分廟宇及神像廢毀,本宮雖被拆毀,但[二帝爺]神像早經由本庄善信巧藏,暗中輪流奉祀,香火從未間斷。
始至台灣光復,經重建後奉祀[二帝爺],成為崁頭厝居民信仰中心。民國七十五年因地方善信共識,歷經四十年風霜,廟貌古舊失修,舊貌不合時宜,屢提再重建之議,於七十六年增購廟地在現址分期進行重建工程,於八十三年竣工,歷經八載始告完成, 共耗資新台幣伍仟壹百萬元,在農村經濟不佳生活缺優之際,而能建立廟貌堂堂之[振興宮],足見本地善信眾對地方信仰中心[振興宮]熱誠之ㄧ班。資料來源: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系統

簡介與相關圖片:

崁頭厝振興宮 (26)

奉祀神明 (主神之外):

崁頭厝振興宮 神尊 (94)

 

崁頭厝振興宮  神尊 (65)

 

崁頭厝振興宮  神尊 (65)

 

崁頭厝振興宮  神尊 (64)

 

 

 

崁頭厝振興宮 神尊 (92)

 

崁頭厝振興宮  神尊 (56)

 

崁頭厝振興宮  神尊 (57)

 

崁頭厝振興宮  神尊 (58)

 

崁頭厝振興宮  神尊 (62)

 

崁頭厝振興宮 神尊 (26)

 

崁頭厝振興宮 神尊 (25)

 

崁頭厝振興宮 神尊 (82)

 

崁頭厝振興宮 神尊 (83)

 

崁頭厝振興宮 神尊 (87)

 

崁頭厝振興宮 神尊 (87)

 

崁頭厝振興宮 神尊 (88)

 

崁頭厝振興宮 神尊 (88)

 

崁頭厝振興宮 神尊 (90)

 

崁頭厝振興宮 神尊 (95)

 

崁頭厝振興宮 神尊 (96)

內政部寺廟登記資料
寺廟性質: 民間寺廟
教別: 道
建別: 勸募
組織型態: 管理委員會
負責人: 吳茂昌
建築與飾物
建築概況:

崁頭厝振興宮 外觀(1)

 

崁頭厝振興宮 殿內(16)

 

崁頭厝振興宮 殿內 (34)

 

崁頭厝振興宮  大雄寶殿 (34)

古物與文物:

崁 頭厝振興宮  宮匾(17)

敘事性裝飾題材:

崁頭厝振興宮  彩繪 (93)

 

崁頭厝振興宮  彩繪 (94)

 

崁頭厝振興宮 彩繪 (56)

 

崁頭厝振興宮  彩繪 (94)

 

崁頭厝振興宮 彩繪(55)

 

崁頭厝振興宮  彩繪 (91)

 

崁頭厝振興宮  彩繪 (90)

 

崁頭厝振興宮  彩繪 (85)

 

崁頭厝振興宮  彩繪 (87)

 

崁頭厝振興宮  彩繪 (84)

 

崁頭厝振興宮  彩繪 (83)

 

崁頭厝振興宮  彩繪 (89)

 

崁頭厝振興宮  彩繪 (92)

非敘事性人物裝飾:

崁頭厝振興  宮  石雕 (2)

 

崁頭厝振興  宮  石雕 (6)

 

崁頭厝振興  宮  石雕 (5)

 

崁頭厝振興  宮  石雕 (11)

 

崁頭厝振興  宮  石雕

 

崁頭厝振興  宮  石雕 (7)

 

崁頭厝振興  宮  石雕 (4)

 

崁頭厝振興  宮  石雕 (3)

 

崁頭厝振興宮  石獅(9)

 

崁頭厝振興宮  石獅 (12)

 

崁頭厝振興宮 門神 (17)

 

崁頭厝振興宮 門神 (16)

 

崁頭厝振興宮 門神 (15)

 

崁頭厝振興宮 門神 (14)

填表資料
填表人姓名: 陳良旻
填表日期: 2012-10-01 00:00
地理資訊
附表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