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華興部落原名倒孔山,五十年代因其音不雅而改為較具文化氣質的新地名(華興)。
鎮安宮原始建於日据明治天皇時期由土坊建造,直到民國73年前(日据之民國26年許),因年久倒塌,不克重建,廟內神尊跟隨當屆爐主雲遊,期間亦受日本皇民文化之無神論;幾遭沒收焚毀,是時得歸功於地方耆老的冒險藏匿;部落信徒苦於眾神居無定所,流離奔波,於民國五十二年信徒集資建造磚造木質頂之新廟,歷經四十多年歲月,期間不乏顯赫神跡,相傳本宮主神-玄天上帝因信徒為邪所侵,與邪大戰至神轎騰空之神威,迄今仍為信徒所樂道。直至民國八十八年九二一台灣大地震,致使廟之四周磚造部份嚴重龜裂而成危廟,信徒們苦於缺乏信仰集會中心,逐於91年信徒大會通過集資募款重建,全部採用RC結構,耗資約新台幣玖佰萬元,歷時兩年之興建並於93年3月全部完工。
主神:北極玄天上帝陪祀: 關聖帝 君(龍邊)福德正神(虎邊)觀音菩薩 中壇元帥創建年代:民國五十三年廟址:華南村華興二十四號沿革:本宮創建於民國五十三年,供奉主神玄天上帝乃為華興部落共同奉祀神明,未設壇前,每年隨著爐主的更替而迎奉,地方人士咸稱不便,於是在劉生乾先等人奔走之下終於選定現位址建廟,方便祭拜,民國七十六年在主任委員劉清極,副主委陳余棟等人策劃下翻修屋頂,是為今日廟貌廟聯曰:鎮境佑民神威心秀奕照千古 安邦定國道法宏深必庇萬方內壇曰:玄旗樹華南赫赫垂仁於重鎮 天命臨倒孔揚揚保境以恆安充分顯現武神威風 以及祈求平安之民間信仰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