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庄人記憶所及,三媽奉祀在41號的民宅內,後來因故被請至26號民宅,即廖增銀家中奉祀。而後又因其長輩過世,必須再次將神明請出廳堂,致使村人感嘆神明居無定所,恐對神明不敬,乃提議興建廟宇,作為媽祖永居之處。但興建過程並非順利,媽祖遲遲不肯指示蓋廟時間與地點,賴敬說當時庄民生活還是很困苦,媽祖不忍庄民花錢興建廟宇,因此不願立即指示。〈賴敬,20080820〉
一直到民國67年(1978),經庄民大會通過,旋即籌備興建事宜,依序進行募款、購地、招集工人、準備材料等事宜,並委請廟宇建築專家劉小野師傅(彰化縣寶斗人)承建,同年十二月竣工。當時,安置於廖增銀家的三太子,也一併被庄民請至惠興宮,供全村供奉祭祀。
前任惠興宮爐主李福成指出村莊兩間廟宇選址的風水原則為「大廟看路箭、土地公廟看水勢」,大廟是由庄內地理師廖坤標所觀看,土地公廟的方位則是其子廖學雍重新修定的建惠興宮時,有兩個地點供選擇,一處是現在惠興宮所在地,另一處則是6號廖保正宅前的月眉池。協助選址的地理師認為,廟地需在「路箭」形勢,即指廟門應正面朝向大馬路,香火才會興旺,也才能達到保佑村庄人民的效果。經庄民商議後,最後決定在廖溫和公祀前月眉池旁的土地,來興建惠興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