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
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座標定位方式: GPS 定位
坐向: 11
地址: 雲林縣斗南鎮石龜溪段1207之2地號
電話: 05-5976071
主祀神明: 土地公
陪祀神明: 關聖帝君
創立起始年: 1968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 民國34年(1945) ( 石龜溪賜安宮沿革誌略牌匾,1994)
建立沿革:

石龜溪賜安宮-沿革簡介全照

 

石龜溪賜安宮-沿革近照

龜溪賜安宮沿革誌略,如上圖,其詳述內容如下:
一、原始小廟
本廟原名:「石龜溪土地公廟」原址在當時「公糞堆」(公眾堆肥之垃圾場)與牛稠溝毗鄰,
即今自來水廠辦公室附近,座西南向東北,土角造三片壁,屋頂蓋土製本島瓦,
是一座簡單無門的小廟。原建於清朝時代,距今約有一百四十餘年的歲月因年代久遠詳情無法查考。
二、地震倒垮
昭和十六年(公元一九四一)第二次大戰前夕,台灣大地震本廟遭受震壞全部倒垮,
幸地方元老在原地,以同貌同料將小廟重建完成,不久「公糞堆」發生大火災,
幸土地公顯化本廟系毫不受損害。
三、毀廟燒像
昭和十七年(一九四二)日本實施皇民化政策,斗六郡最嚴厲,本庄所有之廟宇恐遭搗毀,
神像運往斗六郡役所集中焚燒,所有廟宇從此擱下荒廢。
四、光復重建
昭和二十年民國卅四年(一九四五)八月,二次大戰結束,日本戰敗暴政投降台灣光復,
越年(一九四六)春,地方賢士發動修廟塑像,將天后宮、感化堂、元帥爺廟等整修復原,
神像復舊重雕。並將東西二將廟及本廟重建完成取名「福德祠」。
神像於同年十一月初,在天后宮與聖母同時過大火後請回安座。
五、易地建廟
民國五十四年(一九六五)本庄因改善飲水問題「福德祠」土地被徵收為水廠用地,
地方志士另覓地遷建,延至民國五十七年(一九六八)適石龜農地重劃,
向縣政府交涉調換土地,並請堪輿師鑑定方位改坐南向北。
感化堂恩主擇日安香入座,賜號「賜安宮」。
六、修廟擴建
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本廟神香日顯,善信日眾場地不敷,
善信捐資獻地增建拜亭擴寬廟庭,從此廟地永固廟貌壯觀。
七、增亭圍杆
民國八十五年(一九九四)夏,本廟屋頂平糟遭風雨侵襲漏雨,
廟內山水油畫壁堵諸多損害,善士人等發起整修內部,
並將增建涼亭一座兩邊築造欄杆,使廟貌增添新美侖美奐。
八、筆者心語
綜觀本廟歷經滄桑,朝代更換人事景遷,廟地、廟貌名號變化諸多,
唯時有賢達善士愛心護廟歷屆,重整修建,任勞任怨,始有今之果矣,
不勝衷心感佩。慈值修建完成誕辰佳節在即,謹抒略文表慶為碑誌,
唯恐有漏尚祈見諒。
甲戌年桂月六日 陳守德 草撰

簡介與相關圖片:

石龜溪賜安宮-廟前石獅

 

石龜溪賜安宮-廟門入口處

 

龜溪賜安宮_廟殿全觀

 

石龜溪賜安宮鎮殿主祀-福德正神

 

石龜溪賜安宮-鎮殿主祀福德正神(近照)

奉祀神明 (主神之外):

 

左旁陪祀-福德正神

 

右旁陪祀-關帝聖君

內政部寺廟登記資料
登記名稱: 賜安宮
寺廟性質: 民間寺廟
教別: 道
建別: 勸募
組織型態: 管理委員會
負責人: 葉長安
建築與飾物
建築概況:

石龜溪賜安宮-廟前廣場

 

石龜溪賜安宮-廟前廣場(近照)

石龜溪賜安宮-整體外觀

 

石龜溪賜安宮-左側外觀

 

石龜溪賜安宮-廟宇整體外觀

填表資料
填表人姓名: 顏守韓
填表日期: 2012-07-18 11:10
地理資訊
附表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