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根據台灣省雲林縣市寺廟文獻大觀之記載「龍虎堂」相關內容如下:
地 址:斗南鎮舊社里舊社五十八號
創立年代:光緒二十三年歲次丁酉
奉祀主神:釋迦牟尼佛、觀世音菩薩。合祀:關聖帝君。
祭典日期:農曆一月廿九日,四月五日,六月廿四日,九月十九日。
管 理 人:沈相當
沿 革:光緒二十二年蒙受台中曹洞宗台中寺名佈教師之啟示,旨為提高本地信徒之佛德與信仰水準,乃由沈國珍自費及同地有志沈信、賴安、沈昌、沈茂等,相謀鳩金壹仟六百元籌建齋堂。光緒二十三年十月起工興建,至翌年五月間竣工,是為「龍華派」齋堂,堂號「龍虎堂」。
光緒三十年本島大震災,堂宇傾頹大破損,仍由堂主沈國珍發起庄民捐獻金九百元加以大修繕。至光緒三十四年,堂主沈國珍以自費及諸有志之捐獻,而大改築完成富麗堂宇。民國九年遂為佛教龍華會發祥地,是雲林聞名的唯一齋堂。
日據時期,日人推行皇民化運動,在本島除神滅廟之際,本堂住持沈國珍,經屢次重修,皆保持堂宇原貌,免遭日人的毀滅。
第一代主持沈國珍歸西後,由其長子沈金城接繼為第二代主持。二年之後沈金城歸西,由於其夫人林真接繼第三代主持。迨至台灣光復後,正由沈金城之弟沈相當接繼為第四代住持至現在。
台灣光復後,寺廟林立,復興信仰之機,沈相當鑒以本堂資深歷久受風吹雨打,有損堂貌觀瞻,遂於民國四十五年間,倡起仍依故址重建大雄寶殿,竣工落成後,並遂步修繕講堂及禪房,其他設備完整,完成古香古色的巍峨華麗現貌,保持歷史悠久的輝煌堂蹟。
本堂為台灣佛教龍華派之首創齋堂,可謂全省龍華派之祖堂。故各地來此分堂者不計其數,在龍華派中,弘揚佛法,廣度眾生,貢獻功績至大。
光緒年間,鴉片毒浸本省各地,是本堂關聖帝君,大顯威靈為民除害,降鸞濟世,感化至本縣沿海一帶,災民服用帝君靈丹即癒,皆得安寧應驗。
有此奇緣神恩功績,凡沿海鄉村來堂分靈帝君奉祀者有不少,每年六月二十四日回鸞進香絡繹不絕於途,是本堂輝煌歷史之一。
根據雲林縣斗南鎮鎮公所網站資料,其詳述內容如下:
龍虎堂的主體建築初建於日治時代,戰後於民國四十多年曾經改建,是一間私人齋堂,據王見川教授的「台灣的齋教與鸞堂」一書指出,齋教可分為「先天派」、「龍華派」與「金幢派」,龍虎堂是屬於「齋教龍華派」,龍華派的特色是1.深受佛教禪宗影響,故以接續六祖心法自居2.龍華派有明代無生老母信仰的痕跡,也就是龍華派中民間信仰很濃厚。戰後台灣齋教加入佛教團體,名為「佛教龍華派」一直沿用至今。
台灣齋堂過去又稱為「菜堂」,是以在家持齋修行為特色,日本人調查時曾稱之為「持齋宗」,在舊慣調查報告時才正式稱為「齋教」。龍虎堂的第一代住持是沈國珍先生,他略懂中醫,因此經常舉辦義診為信徒與民眾免費看病。以後由其子沈相當繼承,沈相當在日治時代曾到日本進修學佛,回台後接手主持龍虎堂。龍虎堂初建時是供奉關聖帝君,最初由家庭信奉逐漸變成地方性信仰,信徒涵蓋土庫、大埤、斗六、古坑,龍虎堂內部是一座講堂,全盛時期每年均舉辦大型法會。
日本人採取漸禁政策
台灣人吸食鴉片,是自從荷蘭統治(1624)時代起的惡劣習慣。甲午戰後日清講和的會議席上也提及台灣的鴉片問題,吸食鴉片與台灣人的武力抵抗都是日本領台重要議題。日治初期,行政長官後騰新平對鴉片煙採取漸禁政策,1897年發佈「台灣鴉片令」,設置鴉片專賣制度。一方面可以減少抵抗的阻力,一方面藉以增加統治初期總督府的稅收,另一方面又指定鴉片中間商與零售商,使其協助對付「土匪」(抗日義軍),真是達到一石三鳥的效果。
龍虎堂曾經在日治時代初期藉由關帝聖君神力加持的符水,幫助鴉片煙癮者戒除煙癮。據說喝了關聖帝君符水後就可戒除鴉片煙。因為龍虎堂在二十餘年前齋堂內老一輩皆已過世而後繼無人,後代子孫非常珍惜這棟歷史建築,外觀經第三代沈玄星先生整修後煥然一新。
根據網路部落格-阿達碼撰述,其內容如下:
「龍虎堂」位於雲林縣斗南鎮舊社里長榮路,在火車站的後方,由於就在縱貫鐵路旁,只要是搭火車,不論南下經過斗南後,北上在進站前,往東邊看就會發現一幢醒目的西方風格的建築,但山牆上卻以佛教的「卐」作為裝飾的圖騰,總會吸引許多好奇的眼光。
「龍虎堂」係屬齋教龍華派,為昔日遠近馳名的齋教鸞堂。齋教,又稱在家之佛教,為明末清初民間盛行之信仰,信眾可在家修持,不須落髮著方服出家,仍可於市井營生,在俗世修行。但是齋教特別潔齋其身,規定信徒不得飲酒食葷,飲食必須以蔬果素食,因此在民間「齋教」又被稱為「菜教」,其供俸神明修行之講堂,民間俗稱為「菜堂」,亦有以其扶鸞問事的講堂稱為「鸞堂」。
日本領台後,嚴格控管民間信仰,民間整頓的對象首當「齋教」,乃將齋教併入日本佛教,稱為「持齋宗」。「龍虎堂」之開山住持為沈國珍,1896年師承「台中寺」,明治37年(1897年)乃成立「龍虎堂」私人齋堂,在家傳揚佛德,供奉釋迦牟尼佛與觀世音菩薩,宗龍華教派。
「龍虎堂」名稱的由來有幾個傳說,一說為乩童扶鸞聖諭指示;二說為沈家另一房沈平山的說法更是神奇,說是其祖父沈國珍夢見張天師騎龍虎,指示興建,乃以此得名;第三個說法則是目前管理人沈玄琛的理解,「龍」從「雲」,「虎」從「林」;「雲中之龍」、「林中之虎」,「龍虎堂」 乃是 與「雲」、「林」縣名相互呼應而命名。
日治初期,日本行政長官後藤新平對吸食鴉片採漸禁政策,但卻於1897年發布「台灣鴉片令」,設置鴉片專賣制度,指定專賣商,用以籠絡並控制地方仕紳與煙民 。但另外一方面卻又鼓勵民眾戒除煙癮,而龍護堂就是在這種被取締傳法的時空背景中,將齋堂開放收容民眾勒戒煙毒,找到維續的方向,但其他地區的齋堂就沒這麼幸運了。
明治39年(1906年)受地震損壞,於大正元年完成改建,主祀關帝聖君,收容信徒勒戒鴉片煙癮,以宗教的力量(符水)成功幫助信徒戒除鴉片煙癮,而名聞一時。沈國珍除了建立斗南「龍虎堂」外,亦招募嘉義、虎尾地區信徒成立嘉義「天龍寺」與虎尾「虎尾寺」,同時從事收容鴉片毒癮的信徒,並稱「龍華三寨」。
「龍虎堂」後來由沈國珍之子沈相當繼承衣缽,由於沈相當曾到日本修習佛教,並增設講堂,每年均舉辦大型法會,信徒涵蓋土庫、大埤、斗六、古坑、虎尾等地區,是「龍虎堂」最鼎盛之時期,為昔日雲林兩大齋堂之一。
「龍虎堂」主體建築於二次大戰期間,遭美軍轟炸而全毀,戰後沈相當與信眾自力鳩資重建,由於戰後物資短缺,曠日費時,興建工程於民國50年間才完成,也底定今日之形制與樣貌。
沈相當曾留學日本,受西方建築風格影響,「龍虎堂」融合中西的建築元素十分明顯。「龍虎堂」結構以磚木建築為主,坐東朝西,分門樓、正殿廳堂兩落,中間形成內埕的祭祀空間。中央高塔為「鐘鼓樓」,門樓內的亭廊前,左右各有蓮花水池,為賞蓮休憩的所在。門樓山牆採波浪弧形白色曲線,山牆上的「卐」作為裝飾的圖騰,搭配紅瓦為「龍虎堂」視線的焦點。
廳堂立面以三座聳立的山型山牆裝飾,而左右護龍的水型馬背山牆則是以大弧度誇張的曲線表現。廳堂平面採左右均衡配置,左右廂房則作為信眾住宿與講堂之用,而正面左右翼樓則有瞭望與守衛的功能,充分反映戰後人心不安的狀態。廳堂屋頂使用一般水泥瓦,大門使用傳統木雕格扇門,左右窗楣與左右廂房廊門對聯,禪味十足,發人深省。
「龍虎堂」正殿廳堂仍主祀關帝聖君,沈相當過世後,「龍虎堂」因後繼無人,曾荒廢多年,蕭條不堪,致使信徒流失或自立門戶。現貌為民國90年間(2001年),經沈相當後代沈玄星重新整修,而煥然一新。「龍虎堂」仍呈半休息狀態,除熟識信徒外,日常對外並不開放參拜或參觀,目前的管理人為沈家第三代沈玄琛。
「龍虎堂」的建築式樣與風格深具地方特色,年代雖不久遠,亦非官方歷史建築,但卻見證了日本殖民統治對宗教的壓迫與鴉片煙毒對庶民的傷害。
阿達碼 2006/10/19 彰化芳苑
根據現地寺廟訪談調查,由現任住持沈先生闡述簡史:
龍虎堂原屬於家廟祭祀工業由家族所共同持有,一開始奉祀關聖帝君為開基家族神像,後來第一代開堂人沈國珍蒙受台中曹洞宗台中寺佈教影響,後來其子沈相當到日本潛修宗教佛法,受到齋教影響所至,再供奉觀世音菩薩,改為佛道齋教,並以「慈心普濟」為齋教宗旨。
第一代開堂人沈國珍先生,齊教法號為沈普力,外號為「沈協」,其「協」字乃為「普力」之意,
其意為傳承慈心普濟宗指,必其「盡心盡力,普濟大眾,修心修德」,後來發現佛堂上的觀音神像底座也刻有一個「心」字,其意旨「協」字需要三個心力來付出之意。
根據「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系統」查詢「龍虎堂」之歷史沿革,其詳述內容如下:
- 清光緒23年創建。
- 開山始祖沈國珍(沈協)。
- 民國50年重建落成慶典法會及各地金香團蒞廟進香慶祝。
- 祭拜關聖帝君神威顯赫,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 供祀釋迦佛祖,「慈心善濟」精神,ㄧ法雨流通,自度度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