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
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座標定位方式: GPS 定位
坐向: 265
地址: 雲林縣斗南鎮大安路46號
電話: 05-5964897
主祀神明: 王爺
陪祀神明: 文昌帝君 / 城隍 / 玄壇元帥 / 土地公 / 中壇元帥
創立起始年: 1736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 清乾隆元年(1736) ( 雲林縣斗南代天宮(王爺公廟)沿革碑文,1996)
  • 清乾隆元年(1736) ( 代天宮管理委員,《斗南代天宮簡介》,1997)
  • 創建年代不詳 ( 相良吉哉(Sagara Yochiya),《臺南州祠廟名鑑》,大通書局有限公司,1933)
建立沿革:

臺南州祠廟名鑑-斗南王爺廟

臺南州祠廟名鑑,其上圖記載內容如下 :

王爺廟

所在斗南庄斗南

教別:儒教

祭神:朱府、池府王爺,從神,太子爺

創立:不詳

信徒:五百人

例祭:舊曆四月廿三日,六月十八日,八月十六日。

爐主:斗南 黃石頭

財產:祠廟敷地零甲零九二零

 

 

根據代天宮管理委員印製發行「斗南代天宮簡介」之記載詳述內容如下:
一、主祀神像
中殿:主祀「朱、李、池」三府王爺。
邊殿:陪祀「文昌帝君」、「財神爺」。
小港:陪祀「城隍爺」、「福德正神」。
二、代天宮:一般善信稱「王爺公廟」。
三、神像渡台年間:明末清初,先民由大陸福建隨身奉祀渡海來台,已有三百多年悠久歷史。
四、建廟事略:
1.代天宮為斗南鎮唯一在日據時期,被列入寺廟年鑑之廟宇,亦為最古老之寺廟。
2.先民渡台初期,因無力建廟,僅由善信自家奉祀,綿傳香火,當時王爺公威靈顯赫,化解庄眾疑難無數,神香遠播,善信日增,香火鼎盛。
3.乾隆元年(丙辰)西元一七三六年,首次由斗南(原稱他里霧)庄民倡議建廟奉祀為庄眾公有神明,時僅為簡陋之竹造廟宇,而王爺公得有棲身之所。
4.咸豐元年(西元一八五一年)又經庄內善信集資六佰圓進行整修,並擴大廟堂,再於光緒年間重修一次,為磚造,乃較具廟貌。
5.昭和十五年(民國廿九年)西元一九四零年,日警為報復明治廿八年(民國前十七年)西元一八九五年,日兵十三人在他里霧(斗南)被抗日義民擊斃之仇,乃藉推行皇民化之名,大肆毀廟焚神,代天宮王爺公廟亦難逃厄運。
6.當時王爺公神像幸由地方耆老林美先生等秘密珍藏,而免予難,可是廟地卻落入斗南街役場(現斗南鎮公所)名下,直到台灣光復,重返自由後,王爺公仍過著流離顛沛,浪跡無殼族生涯。
7.民國七十二年間,地方先賢再提議復建王爺廟,可是卻美夢難圓,民國七十六年再度提議重建,亦無結果,至民國七十九年地方熱心人士,重新提議,終獲當時鎮長張勝雄之支持,答應覓地復建,並由地方各界、里長、鎮民代表等於民國八十年八月正式成立復建委員會,研商建廟事宜。
8.民國八十一年,鎮公所同意提供位於大安路四十六號的五里活動中心二樓,為代天府建宮之用。
9.民國八十二年配合五里活動中心之興建,建造代天宮,工程進行中,雖遭遇相當多曲折,幸善信及各界全力支持,乃使諸多困難迎刃而解,如今巍峨壯麗之新宮已大致完成,王爺公安身之所與眾信之期盼,得償夙願。
10.民國八十五年十一月廿九日,農曆丙子年十月十九日(星期五)代天宮王爺公廟即予隆重舉行「慶成入火安座大典」,特出刊簡介與沿革,供長宮、貴寶、各界善信參閱,並祈不吝金玉,時賜指教。
斗南代天宮入火籌備會 主任委員 簡錦全
斗南代天宮復建委員會 主任委員 歐黃傳 謹識

 

代天宮(王爺公廟)沿革
雲林縣斗南代天宮(王爺公廟)沿革,如上圖,其詳述內容如下:
壹、前言
宗教民俗文化乃民族精神與社會倫理之精華,更是強化民族團結,維繫民心的原動力。本省宗教寺廟密佈各地,有如繁星,在在扮演著文化傳承與提昇民族自信心之重要角色。
台灣光復,脫離日寇高壓統深淵,迄今已五十年,在政府英明圖治之下,經濟、文化、科技、交通等建設一日千里,民生樂利,生活富裕,惜社會在國人追求現實與物質生活中失調,不少人只知遊手好閒,人性盡失,社會問題層出不窮,治安敗壞,過去純樸的民風善俗已難找回,倫理道德淪喪,致人生價值觀大幅變形,處處功利掛帥,是非不辨,倫常不彰,社會脫序,暴力事件頻傳,實令人不寒而慄。
宗教在此倫理動盪的現實社會中,確有肩負導正社會善良風氣,重整倫理道德之重任,基於此,斗南「代天宮」(王爺公廟)之復建完成,擇吉入火安座,有其特殊歷史意義。
貳、王爺公歷史淵源
斗南古稱「他里霧」,乃平埔族社名,據荷蘭據台文獻資料記載,原住民平埔族在雲林縣境設有五社,其中以他里霧(現舊社里)較為集中,另外猴悶郊社(現將軍里溫厝角部落附近)均在斗南鎮轄內,足見斗南發跡甚早。開拓期,據康熙四十九年周元文重修台灣府誌中,即有他里霧之記載,且據多方考證,應為鄭成功開台至清室統漢後,大陸福建,廣東一帶「唐山人」陸續渡海來台,於清乾隆年間即已成為市街,亦為雲林縣內開發最早之市鎮,迄今已三百多年歷史。
相傳斗南「代天宮」(奉祀主神朱,李,池府王爺之王爺公廟),乃斗南發跡初期,先民由福建泉州迎請隨身奉祀渡台,當時先民迎請的朱、李、池、吳、范五府王爺中,於南部登陸,隨鄭成功部隊一路北上覓地墾荒,最後僅朱、李、池府王爺輾轉抵斗南定居,吳、范兩府王爺則失散他鄉異地。目前三府王爺金身三百多年來,雖經歷無數劫難,仍保存良好,實彌足珍貴,深受斗南鎮民崇敬,並奉為地方保護神。
據先賢口傳,明末清初大陸福建,廣東先民渡台,蓽路藍縷,生活艱苦,人口不多,確無法籌得經費建廟,乃以自家寄祀或輪祀香傳,不過王爺公威靈顯赫,護庄佑民,四方崇仰,遂成為地方之守護神,民眾遇有疑難病痛,亦以求得王爺公救助或解惑釋疑。
代天宮朱、李、池王爺公,以朱王(朱府千歲)為主神,李、池府王爺則為主祀陪座。據相傳王爺公係一千五百多年前,隋末唐初李世民時代之五位異姓金蘭,忠臣名將,包括大李,二池,三吳,四朱,五范等五兄弟,五王爺生前均飽覽經綸,允文允武,同扶唐室,明禮孝悌,知書達禮,忠貞事主,頗受崇仰。
史書記載,老大李王爺名「大亮」,老二池王爺「夢彪」,老三吳王爺「孝寬」,老四朱王爺「叔裕」(即本宮主神),老么范王爺「承業」,五人先後成道之後,李世民為感念其忠貞輔朝振唐之功,乃禱告上蒼玉皇大帝,御賜「代天巡狩」榮銜,並勅封五位為千歲(王爺),自此神威顯赫,除惡佑民,保境平安,扶貧濟困之神跡頻傳,在大陸閩、粵一帶及本省南北各地,紛紛建廟奉祀,一千多年來香火不絕,成為民眾心靈寄託,普獲崇仰膜拜。
參、建廟經過
代天宮朱、李、池三王爺公廟,緣自明鄭渡台之初,隨軍來台先民財力短缺,無力籌資興建廟宇,初期僅以家戶自祀或庄民輪祀代傳神香,由於王爺公神威顯赫,靈驗濟迷醒黎,化解庄民疑難無數,神恩遠揚,乃成為斗南街庄共同信仰之神祇。
後來庄眾生活較具安定,經濟稍有改善,至乾隆元年(丙辰)西元一七三六年,經地方先賢倡建王爺公廟,翌年完成簡陋之竹造廟舍一間,王爺公終於有了一處棲身之所,此乃王爺公廟首建。之後雖曾多次修繕整建,但仍為竹屋陋建。
咸豐元年(一八五一)經地方耆老倡議重修,並募善款六百圓改建為磚造單間廟堂,規模于焉擴大,至光緒年間又重修一次,可惜遭日警為報復明治廿八年(民國前十七年,一八九五),日本士兵十三人在他里霧(斗南)被抗日義軍擊斃之仇,於昭和十五年(民國廿九年,光復前五年)假借推行皇民化之名,大肆摧毀寺廟、焚燒神像,其中以斗六郡(包括斗南、斗六、古坑、大埤、莿桐等鄉鎮市)受害最嚴重,也造成民怨沸騰。
所幸王爺公神像,由菜瓜寮(現西歧里一帶),耆宿善心人士林美老先生等秘密安藏而免於難,可是王爺公廟敷地卻被没收充公,登記為斗南街役場(今之鎮公所)名下。
民國卅四年(一九四五)台灣光復,脫離日寇高壓統治,王爺公雖能重見天日,但仍落民間,過著浪跡無殼,流離顛沛生涯。
據日據時期台灣寺(祠)廟年鑑記載,代天宮前身「他里霧代天宮王爺廟」,早已列入台南州祠廟名鑑之林,並於大正六年總調查完成,昭和八年建立名鑑,但仍難逃昭和十五年日警毀廟之災,足見日人之野蠻與暴戾之獸性。
民國七十二年間,地方人士,第十一屆鎮民代表會主席徐天旺,副主席王秋杭,及五里里長,再度倡議向斗南鎮公所討回王爺公廟地(日據時期登載敷地零、零九二零甲),並組成復建王爺廟促進委員會,但受限於法令,未獲結果。
民國七十六年,第十二屆鎮民代表會,經主席張勝雄與地方各界關心人士協商獲得共識,同意覓地復建,可是又因法令所限,再告胎死腹中,令斗南鎮民倍感不滿。
民國七十九年三月,張勝雄就任第十一屆斗南鎮長,再度與復建促進委員會多次協商,突破困難,在神人共鑑,共策共勵下同意提供位於斗南鎮大安路四十六號(現址),市區五里活動中心二樓,為復建王爺公廟之用,翌年(民國八十年)八月由地方熱心人士籌組復建委員會,並由劉建進先生當選主任委員,選聘熱心人士為委員,進行募款建廟大事。
民國八十一年,鎮公所興建五里活動中心時,配合建廟需要,加強地基強度施工,八十二年活動中心竣工,二樓代天宮興工建造,此期間雖遭遇不少波折,工程進行半工半停,並因改選委員,公推歐黃傳先生為主任委員,乃在多數委員及熱心幹部,各方善信虔誠支持,慨捐善款協助下,終見代天宮外貌硬體工程之完成,顯得美奐美崙,巍峨壯麗。
宮外周圍為配合綠化美化,在省議員蘇文雄、侯惠仙、前任鎮長張勝雄、現任鎮長簡錦全,與鎮民代表會代表關心爭取多項公共設施經費施工後均已完成,為代天宮增加不少風光美景,目前宮內多項工程與設備,仍待繼續完成,亟待虔誠善信解囊樂捐,共襄善事,以期王爺公廟神香萬年,福庇黎庶。
欣逢代天宮復建,新宮慶成入火安座大典佳期,僅略述簡介與沿革付梓,供各級長官、貴賓、善信等參閱,由於準備時間倉促,諸多神蹟無可稽考,漏失不週之處必多,且神蹟與建廟過程均得自前輩口述,不完整及遺漏之處,尚祈不吝提供寶貴資料,以供日後編篡之參考。(主編劉邦雄) 斗南代天宮復建委員會編印
註:本宮奉祀主神「朱」「李」「池」三府千歲,另配祀財神爺、文昌帝君、城隍老爺、福德正神、暨中壇元帥。
本宮文昌帝君、財神爺為本鎮唯一奉祀之公廟神尊。
簡介與相關圖片:

代天宮-宮內全貌

 

代天宮-鎮殿主祀神明

 

代天宮-鎮殿主祀神尊(近照)

奉祀神明 (主神之外):

代天宮-左殿-文昌帝君

 

代天宮-左邊殿-城隍爺

 

代天宮-右殿-財神爺

 

代天宮-右偏殿-福德正神

 

代天宮-正殿左前方-值年太歲星君

 

代天宮-正殿右前方-禮斗

 

代天宮-左殿側邊-執事牌

 

代天宮-右殿側邊-執事牌

內政部寺廟登記資料
寺廟性質: 民間寺廟
教別: 道
建別: 勸募
組織型態: 管理委員會
負責人: 許良富
建築與飾物
建築概況:

代天宮-整體外觀,香爐

 

代天宮-主體外觀

 

代天宮-天公爐

 

代天宮-鎮殿上方玉旨

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

「斗南代天宮簡介」係由「 代天宮入火安座大典籌備委員會、 代天宮復建委員會」編印,
於中華民國八十六年三月一日發行。

斗南代天宮簡介-參考書目

 

斗南代天宮簡介-廟殿神尊介紹

 

斗南代天宮簡介-建築環境介紹

 

斗南代天宮簡介-建築特色介紹

填表資料
填表人姓名: 顏守韓
填表日期: 2012-10-02 23:55
地理資訊
附表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