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進天宮主祀神為池府千歲。根據廟內石碑沿革所載,池府千歲籍隸淮南,為大唐開元進士,官拜七府道監查巡按。精通醫術,修成正果後 玉帝賜封千歲,護巡華南閩越地方。
明朝末葉,池府千歲因緣際會之下,終落定石厝林仔頭庄立宮垂教,代天宣化,宏揚聖道。
本宮立廟之前,由庄民每逢池府千歲聖誕佳日(農曆六月十八日)擲杯筊選定值年供奉爐主。但有感居無定所,諸多不便,於民國四十七年(西元1958年)起,暫厝信徒張深泉吉宅。迨玉皇大帝賜名進天宮善修堂,委由張深泉先生擔任堂主。。遂於民國五十三年(西元1964年)初擇定現址,開工建廟,同年六月落成入火(前殿),及至民國六十八年(西元1979年)十月由眾善信,募捐集資興建玉皇大殿(後殿),並增建兩邊廂房。翌年竣工,於十一月十六日開光安座,舉行三天獻醮,消災植福。
王爺信仰是中國華南沿海和台灣西南沿海最為特殊之海洋民間信仰文化。蓋華南沿海與台灣氣候濕熱,開發早期,醫學不發達,瘟疫(急性熱傳染病之總稱,包括鼠疫、霍亂、斑疹傷寒和瘧疾等)橫行,先民只得依靠瘟神法力,以冀禳災。
王爺由來傳說紛紜,無史實記載,民間傳說故事內容大抵為捨身救人或死於非
命後,封為「王爺」,代天巡狩,為民驅邪解災。王爺信仰演進過程,瘟神疫鬼作祟,驅使瘟疫流行之說,由來已久。漢孔安國《論語訓解》:「儺,驅逐疫鬼也。」
指儺為驅逐疫鬼之古老祭儀,習俗流傳。今仍有「送瘟」、「送王船」之祭典科儀作為驅疫。是故每當瘟疫猖獗,居民便建造「王船」,迎當值王爺駕臨巡狩,王船即王爺押解瘟邪所乘船隻,船上備有糧食、生活用品、文房器物、椅轎車馬、服飾旗幟、儀杖樂器和兵將役夫等。當道士依「王船艙口簿」添儎完畢,檢驗萬物齊備後,即以封條封上艙口。之後將王船火化以「遊天河」或流放「遊地河」,象徵祛瘟除疫、驅凶避煞。
王爺信仰內涵隨時空演進,由原始視為降瘟之邪鬼,轉為除瘟之瘟神,負「代
天巡狩」之責。而王爺信仰的流放習俗,與海洋文化之發展息息相關,遂由漁村守護神變為護航祈漁之海神。王爺因驅瘟逐疫之功,再兼醫神之職,故與保生大帝並祀;又因身為代天巡狩兼保境安民之神,故與太子爺、五營將並祀。演化至今,信徒祈求項目繁多,諸如合境平安、五穀豐登、科甲順利、添丁發財,甚至驅避水火等。今台灣王爺廟並祀土地公,或土地廟並祀王爺者頗多,是故王爺已由邪鬼轉為除瘟正神,再轉為全能之神。
明末唐明皇時期,360 位進士中的大王李府、二王池府、三王吳府、四王朱府和五王范府,合稱「五府王爺」,後遭變故,唐明皇追封為五爺,代天巡狩,除暴安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