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朝龍宮主祀北極玄天上帝。
根據廟內沿革與廟方說法得知,約三百年前,玄天上帝由福建省隨駕信士來台金身,住居嘉義縣梅山鄉(原稱梅坑)。當初有三尊帝爺,稱為大帝爺、二帝爺、三帝爺。當時並未建廟,皆由地方信士輪流奉拜。如此大約三十年,三尊帝爺金身才由各方信士接往該地奉拜。大帝爺留在嘉義梅山鄉玉虛宮(原稱梅坑),二帝爺分住在雲林縣古坑鄉永光村振興宮(原稱崁頭厝),三帝爺則分住在斗六久安里朝龍宮(原稱九老爺)。
清朝時期,久安里的庄民紛紛發起與建土埆小廟,北極玄天上帝金身始由民家遷祀廟內,稱朝龍廟。直至清光緒三十年(西元1904年),有志信士莊得意先生等發起建立大廟—亦稱朝龍廟。民國四十年(西元1951年)改稱朝龍寺。民國五十三年(西元1964年)易稱朝龍宮迄今。
當地亦留傳相當多玄天上帝濟世救人的神蹟。如:九老爺原是一個交通不便的鄉下小地方,所有村民以農為主,靠天吃飯,村民生活大都貧苦。又因僻居鄉郊,離市區遙遠,每遇村民染病受苦,便求助於玄天上帝,往往求其藥籤焚灰服用,病即立癒。或者,清光緒十八年壬辰年(西元1892年),斗六龍潭里(原稱大潭庄)發生大火災。當時交通不便,又未發達,村民見大火無法消滅,非常恐慌。此時朝龍宮玄天上帝乩童降乩,持劍直奔三公里過溪抵龍潭,見火即揮劍滅火,瞬間,大火即熄。現場村民感動神蹟威赫,事蹟傳遍各方,信士莫不更加虔誠信仰玄天上帝。又云:約民國三十年(西元1941年),際逢臺灣大地震,當晚,玄天上帝顯化指點村民重大災厄即將來臨,使村民得以逃過一劫。
玄天上帝,全名為「武當山北極玄天真武大帝蕩魔大天尊」,又有玄武大帝、
北極大帝、真武大帝、真武帝君、真如大帝、北極佑聖真君、佑聖真君玄天上帝、
玉虛師相、元武神、玄武神、元帝、北帝、小上帝等尊稱,台灣民間則稱上帝公、
上帝爺、帝爺公、帝爺。常見玄天上帝神像造型為披髮跣足、悟道升天聖像,即其圓道的姿勢,戴冠端坐、腳踏螣蛇八卦神龜,右手執七星劍,左手印訣,一指向天。
玄天上帝起源於自然的星宿崇拜,到戰國時代轉為龜蛇合體之圖騰崇拜;自漢以降,受讖緯神仙之術的影響,後來演變成龜蛇,而附以玄武之神,同列「四靈」。緯書《尚書考靈曜》稱:「北方鬥、牛、女、虛、危、室、壁七宿,其形如龜蛇,曰後玄武。」北宮玄武,是二十八宿中北方七宿的總稱。《後漢書》王梁注又說:「玄武,北方之神,龜蛇合體。」《金陵志》說:「真武大帝,即元武七宿也,故作龜,蛇於其下,龜、蛇,元武象也。」宋.趙彥衛《雲麓漫鈔》所載:「繪其像為北方之神,被髮黑衣,仗劍蹈龜蛇,從者執黑旗。」此時玄天上帝已成為人格神,龜蛇反成足下部將。《佑聖咒》稱真武大帝是「太陰化生,水位之精。虛危上應,龜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懾萬靈。」又因職掌北天,是掌管北方星宿之神,故也稱「北帝」。《道藏搜神記》說:「玄武乃元始化身,太極別體,上三皇時,下降為太始真人,中三皇時,下降為太元真人,下三皇時,下降為太素真人,至黃帝之時,下降為玄天上帝。」《太上說玄武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混洞赤文》稱玄天上帝為先天始氣五靈玄老之化,是「先天始氣,太極別體」,在黃帝之時(稱是太上老君第 82 次化身),才生於淨樂國太子,入太和山(今武當山)修道 42 載,功成德滿,玉帝勒鎮北方。
祭祀活動:
朝龍宮慶賀玄天上帝聖誕就選在誕辰當日-農曆三月初三,但遶境活動現今為玄天上帝指示辦理而不定期舉辦。
距離最近的ㄧ次遶境活動為西元1996年繞境斗六市九間廟(江厝-下厝仔、江厝仔、溝坝、崙峰、龍潭、久安-管士厝、陳厝崙)
而西元2010年則為百餘間宮廟前來參拜、誦經讚揚,廟方更請戲娛神,廣開筵席宴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