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清代雍正元年(西元一七二三年),鯉魚庄隸屬彰化縣海豐堡,為王、簡二大氏族聚居,大部份來自奧省者衆,迨至清代嘉慶年間(西元一七九六年至一八一九年),閩粵械鬥,庄民四散遷移,船頭街同時也發生慘烈瘟疫,居民他去者衆,一直到日據時期,昭和五年(西元一九三〇年),有本縣薊桐方面人士林本前來東勢厝方面開墾農地,向日本官方申請無人認領塚墓,雇工大舉清墳,清塚後之遺骸,棄置於東勢厝街西郭野外,任其風吹日蝕,露出纍纍白骨,幸有東勢厝街善士黃螢、陳和、 蔡土虱等,慈悲為懷,合資妥為收埋,用紅磚建造萬善同歸,分男女兩堂納骨,歷經數十年風霜歲月,乏人管理,垣斷壁脫,乃以民國六十三年(西元一九七四年),由當時賜安宮管理委員會主任委員黃螢信士,發起重建之議,經全體委員之贊議,熱誠募捐,動土興工,以原址重建,遂於民國六十五年(西元一九七六年)農曆二月,順利竣成,安座入火,供東勢厝地區善信膜拜,實具有追思,念先民之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