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本廟所供俸之主神明本姓陳,單名為呼,鄉人恭稱為「呼伯公」。
相傳「呼伯公」乃日據時代人物,原為富人之後,洪水為患後,家道中落,落魄得僅能躲在祠堂中避難安身。
日據時代初期,臺灣百姓生活困苦,盜賊四起,「呼伯公」因生活計,終無法避免流於所謂打家劫舍之流:鄉人憫其苦,亦能默許其行為而相安無事。
「呼伯公」之死因,相傳是因其在某日偷得他鄕之種豬,養在林投樹林中被鄉人發現又因訛傳之故,導致「保正」密告日本當局而誅殺之,「呼伯公」亡後村人曾多次發現其靈身騎白馬,背配令旗重返人間申其冤事,咸認為其已蒙玉皇大帝冊封為神,所以為他塑造金身而祭拜之。
本廟經第三次遷移,並蒙地方人士出錢出力重建而得此規模,今本廟除作為村民之信仰中心外,並提供給老人會為聚會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