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聖安廟位據蘇澳北郊古地名「糞箕湖村」。廟背大元山脈,東西嶺峰相映,北朝蘭陽平原,形似環抱,鍾靈毓秀,氣勢雄偉。相傳清嘉慶年間1820年,有泉州人蘇士尾率鄉勇壯丁於蘇澳古稱施八坑墾荒闢地,為尋灌溉水源而至此紮地護水。鄉勇們為求平安康泰,始謀議險塑池府王爺之神像。初時輪流虔誠敬奉,後改搭建茅舍朝夕膜拜。隨著歲月推移,年代轉替,奉祀迄今已有二百餘年。廟孙的貣始時間,廟內沿革所書,其在民國40年初(1951)改建磚造神廟,並定稱廟名為聖安廟。而《蘇澳鎮志》則載,聖安廟的創建時間是在昭和3年(1928)。
爾後,民國63年(1974)6月聖安廟重建成為R.C.鋼筋水泥的結構,民國80年初則再增塑神像,添祀李、吳、朱、范王爺組為五府千歲,並配祀媽祖娘娘、國聖爺公、福德正神、哪吒三太子為鄉里祈安植福,賤福保平安。民國96年(2007)又再次募資維修整建,歷經6年,迨於民國102年(2013)仲夏始告竣工。
簡介與相關圖片:
重要王爺傳說:
1、 聖安廟所在地古名糞(畚)箕湖,本確實有水有湖,但因溪流改道今已不復見,僅留糞箕湖、湖後、湖口、出水口等區域內的舊地名證明往昔。在新城還沒有造築道路以前,糞箕湖是通往武荖坑的必經之道。由於入山凶險難測,為了平安人們每都會走入聖安廟拜拜並於王爺面前擲筊,待取得王爺的聖杯才敢前行。武荖坑在日治時期曾經有過一段淘金熱,當時的香火尤盛,不時都能聽到擲筊的聲音。
2、 糞箕湖靠山,早年居民為防番害而築了土圍,並將池府王爺置於土牆之上保護全庄。據老一輩的人說,每當有原住民要來出草,坐在牆上的池府王爺便會發出一種很大類似警鐘的聲音,尤其在夜裡,居民聽到了聲響便能起而戒備,防患於未然。
3、 聖安廟池府王爺不單能夠禦番,也會治病。在過往醫藥不發達的年代,蘇澳的新馬與聖湖地區,甚或更遠的外地人都有因為生了病而來向王爺求取爐丹的。
4、 糞箕湖聖安廟以前曾經設有藥籤,也有過乩童辦事,是一座香火頗盛神威顯赫的廟宇。無奈在信大水泥來附近設廠以後,環境惡化,空氣品賥與噪音造成村民大量遷出,設廠50多年來,祭祀圈由原本的50多戶人家,少到已經不及半數,現少了善信也沒有了乩童,僅存兩座百年輦轎與廟前戲台來證明往日的風光。
5、 多年來有一道教團體中國崇道會,約每六年即會前來聖安廟參香並舉行淨化地方的儀式。問原因,說是聖安廟的池府王爺特別請他們過來做的。由於聖安廟地處山邊位址隱密,許多在地的蘇澳人也都還不知曉有此一座廟,更遑論遠方的外地人。因此居民深信,王爺考量小地方人稀財薄,絕無能力辦理代天巡狩的王船祭,再說糞箕湖靠山不靠海,亦有其不便,因此換了這種方式來為地方消災解厄,不然外地人怎麼可能找到這裡來,而且既不用居民花錢更無需動用甚麼人力。
6、 聖安廟並無組織誦經團體,但每年6月18日王爺壽誕即會有他來的誦經團頌詠讚經,問原因,竟言聖安廟池府王爺託夢團員請他們過來的。又是一個王爺體恤糞箕湖的人力物力有限而做的特別安排。
7、 聖安廟管理委員會成立初期,由於捐款還不足以購買音響設備,須得再提領2萬元。制度上提錢需備齊主委、監委、會計等三人的印章。給款日上午主委還忙因此尚缺他一顆印章而未提領。適巧那日有一位家住聖湖的船老闆要北上辦事,車已開過了武荖坑,竟突覺頭暈而莫名地把車繞到聖安廟來。他見廟裡空無一人,於是詢問附近人家,表示自己雖非這裡的信眾,但想要捐錢。想不到主委一到,他大手筆一捐尌是3萬!當場解決了他們買設備不足額的問題。
類似這樣的事也還有過別樁,廟務需要,缺了8千,也是剛好有人莫名地過來捐了一萬元。糞箕湖居民堅信,如此的窮鄉僻壤,人家隨便一條街都比這兒的戶數還多,單靠居民奉獻總是有限,所幸王爺找人來贊助的功夫一流,總能奇蹟式地適時解決,王爺真是神威顯赫,法力無邊!
廟貌(林怡靚2016.10.03拍攝)
廟內(林怡靚2016.10.03拍攝)
主祀神(林怡靚2016.10.03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