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大陳義胞天后宮供奉之天上聖母於清光緒年間,某日從福建廈門載浮載沉一座石製香爐漂流到浙江溫嶺縣上大陳紅美山雙架村,被漁民發現撈起。並在港口搭蓋臨時木板屋供俸,庇祐全村庶民,有求必應,靈驗無比。後由全體村民集資興建,取名為天后宮。自此風調雨順,漁獲猶為豐收。民國44年二月8日大陳故居因烽火連天,無法再居住,於是政府命全島居民隨政府遷台,村民為感念菩薩之庇祐,故隨村民一起來台。初以簡陋庫房暫奉菩薩,至民國58年全體村民為感謝天上聖母的恩澤,在村中公共庫房原址改建廟宇,供奉菩薩,取名為大陳義胞天后宮,至民國65年落成。
據村民韓先生所說,原本的香爐和金製神尊都被偷了,而且部分村民搬走後,就將屋中供俸的神明暫奉廟中,還有蕃王和因水災而暫移廟中的樹王公,所以才有多尊神明齊聚廟中。
-
大陳義胞天后宮全景,右邊偏殿原為中華道教的聯絡辦事處,現在是村民聚集聊天的好去處。
-
位於廟埕邊的五營小祠,內有竹符和五營旗。
-
供桌下的虎爺,尊稱為五虎將軍。
-
由新港奉天宮請回的三位媽祖,型態各有不同。
-
村民夢中接獲指示,依照台南分局所供奉的媽祖之形體所雕刻。
-
廟中神龕上所供俸的漁船,顯示出大陳村民的信仰和祈求。
-
供奉的番王神尊,表現出和在地民眾的結合。
-
因水災而失去家園的樹王公,村民暫時供奉在廟中。
-
中壇元帥前所供俸的童玩和糖果。
奉祀神明 (主神之外):
大陳義胞天后宮供奉之天上聖母於清光緒年間,某日從福建廈門載浮載沉一座石製香爐漂流到浙江溫嶺縣上大陳紅美山雙架村,被漁民發現撈起。並在港口搭蓋臨時木板屋供俸,庇祐全村庶民,有求必應,靈驗無比。後由全體村民集資興建,取名為天后宮。自此風調雨順,漁獲猶為豐收。
民國44年二月8日大陳故居因烽火連天,無法再居住,於是政府命全島居民隨政府遷台,村民為感念菩薩之庇祐,故隨村民一起來台。初以簡陋庫房暫奉菩薩,至民國58年全體村民為感謝天上聖母的恩澤,在村中公共庫房原址改建廟宇,供奉菩薩,取名為大陳義胞天后宮,至民國65年落成。加上民國70年代以後大陳村民陸續因外出就業遷出本村,便將家中神明寄放在廟中,以及番王、樹王公因水災案至在本廟,所以才會有許多神像在廟中接受信徒奉祀的景象。
-
如意娘娘神龕。
-
如意娘娘。
-
天上聖母。
-
待考。
-
觀音菩薩。
-
觀音菩薩。
-
觀音菩薩。
-
待考。
-
待考。
-
佛陀。
-
池府王爺神龕。
-
李府元帥。
-
池府千歲。
-
玄天上帝。
-
廣澤尊王。
-
待考。
-
待考。
-
中壇元帥。
-
開漳聖王。
-
待考。
-
待考。
-
中壇元帥。
-
關聖帝君。
-
待考。
-
待考。
-
馬使爺。
-
福德正神神龕。
-
福德正神。
-
福德正神。
-
持印侍者。
-
持劍侍者。
-
關平將軍。
-
周倉將軍與紅衣持槌者。
-
天官大帝。
-
水官大帝。
-
地官大帝。
-
值年太歲星君。
-
主神:天后娘娘
-
從祀神明:千里眼、順風耳、五虎將軍(虎爺)
-
同祀神明:
-
中殿左邊:天祖陳明治、四方財神、賜福財神、中壇元帥、中壇元帥。
-
中間(後):陳靖姑、九天娘娘、天上聖母、王母娘娘、天后娘娘、三官大帝、保生大帝、濟公、華光大帝、關聖帝君、漁師大神、平水禹王。
-
中間(前):媽祖、樹王公、番王、福德正神。
-
右邊:福德正神、福德正神、福德正神。
-
左偏殿:地藏王菩薩、李府千歲、池府王爺、五府千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