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保德宮池府王爺又稱「番仔王爺」,相傳百年前潘姓平埔族人在貴子坑上游頂社,撿到一尊池府王爺神像,當時不知道哪一位神祇,經由潘坪城的太祖降駕指示,才知道是池府王爺。此後,由潘姓族人以爐主制的方式輪值供奉。
日治時期平埔族遷居復興崗一帶,又隨著賽馬場的興建遷往「番仔厝」(豐年里一帶)定居,之後參拜的漢人增多,在民國60年協議建廟,又隨著淡水線工程遷至現址附近。民國96年經臺北市政府文化局登錄為文化景觀,因為廟地與十信商工有官司爭議,因而廟宇在民國99年遭地方法院強制拆除,神像遷入現址供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