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乾隆四年(1739)巡道卾善倡建接官亭,並建風神廟於此,以利來去官吏渡海風順平安。自建接官亭後,接詔均在亭內,到任、離職回鄉之迎送都在此。
甲午戰爭之後,清廷將台灣割讓給日本,接官之儀式就此終止。民國七年(1718)日人實施市區改正。開闢今之民權路,將官廳後面的殿、屋、公館全部拆除。廟堂神像則移到官廳供奉,從此接官亭完整之規模,不復存在。民國十三年(1924)信士謝合、謝群我、郭祥、郭佑等人,募資重建風神廟於現址,並將神像迎回祭祀。民國四十六年(1957)信士謝江泉出資修建,並增塑神像。民國七十六年謝江泉等再募款重修,並舉行建醮大典。民國八十一年政府重視文化資產之保存維護,特予編列預算,整修現貌之風神廟接官亭和鐘鼓樓。本廟為維護三級古蹟完整,亦極力負起重責,並祈求風神爺保佑四季風調雨順,百姓平安健康,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