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創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主祀福德正神,即土地公。祠臨佛頭港,位居進出臺灣府城的要津,自古以來商販雲集;廟前窄巷即為港道遺址,二方清代石碑寫下歷史見證。
乾隆四十五年(1780)「佛頭港福德祠碑記」描述當年景觀:廟右商店高築而氣勢凌廟,街眾視為災咎由來,故捐款拆低以平民忿;並公議捐款者遇神誕演戲,可免緣金分攤;廟前有檳榔櫃,亦年納租金。嘉慶十六年(1811)「重修景福祠碑記」及重修記事,文末再記:「凡我本境既重興廟貌,則廟前街道理宜清肅,公禁不得藉為公所、聚賭、喧嘩、寄囤貨物、高搭涼棚、堆積汙穢等弊;如有違禁,值年爐主首先阻止,仍敢不遵,聞眾呈官究治。」街市百態,盡在碑文。
府城清末進士許南英有詩描述:「佛頭港裏鬥龍舟,擁擠行人到岸頭」,昔日佛頭港變成陃巷,如此盛況不再。今祠鄰近水仙宮口市場,商販依然雲集,人潮熙攘,能識滄海桑田者卻也不多矣。
節錄自 何培夫(1995)《臺南市古蹟導覽》,台南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