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本殿創建於明永曆年間,原稱「普濟廟」,為坐南朝北之單殿式建築。傳聞南明寧靖王朱術桂經常遊憩本廟,故而賜名為「普濟殿」。本殿座落於府城西北,臨近五條港地區,自古以來商旅雲集、人文薈萃。盛傳昔日本地區街道四通八達,呈現為「八卦網」狀,本殿正座落於八卦中心,為「蜘蛛結網穴」。台南府城在地形上,恰好有如鳳凰向北飛騰之形狀。以本殿為中心之八卦網,正好網住鳳凰頭部,使其不得展翅去,府城因此得以興盛繁榮。然而近年隨著巷道拓寬、改建,已經失去其原有之街道樣貌了。
南明亡後,康熙二十五年(1686)初次重建落成,方向改為坐北朝南,乾隆十一年(1746)石文耀等人曾發起重修。嘉慶二十二年歲次丁丑(1817)石克纘等人再度發起重修,當時住持僧邇蓮禪師出錢購得本殿右側土地加蓋偏殿,於嘉慶二十四年(1819)落成,奠定本殿往後之一本殿一偏殿的基本規模。此後又於咸豐五年(1855)、同治四年(1865)、光緒九年(1883)、日明治三十二年(1899)、大正十二年(1923)數度重修。日治末期盟軍轟炸,廟前拜亭損毀,民國三十四年光復後,於當年十月中旬經過商議再次發起重修。民國六十三年(1974)又再度重修,民國九十三年重修並重建佛祖廳為座南朝北建築,是為現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