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北極殿又稱真武廟、上帝公廟、大上帝廟、有別於『小上帝廟』的開基靈佑宮,創建原稱大上帝廟,至咸豐四年重修以後更名為北極殿。北極殿位於明鄭時期的承天府,東安坊鷲嶺之頂,是官建廟之一。廟中仍存明寧靖王朱術桂所書「威靈赫奕」木匾一方,落款年代永曆二十三年巳酉(1669)八月,是目前台灣最早古老的匾額,也是唯一存世的明代古匾
佐證府城地勢東高西低,明鄭擇此建廟地勢高聳,建築巍峨,冠於其他寺廟。
俗諺所云「上帝廟埁墘,水仙宮泥錢」具有地標之意義。
本殿歷代修建演變
清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台灣府知府蔣毓英第一次重修。
.康熙四十八年已丑(1709)里民發起重建。
.乾隆六十年乙巳(1785)鄉賓黃世景重修。
.嘉慶九年甲子(1804)四條街與桐山在廟後建造桐山營公館(福建省福寧之桐山營兵駐廟後殿)立公約碑記於后殿。 (道光十八年(1838)五月)。
.道光十五年乙未(1835)重修供奉觀世音菩薩立碑記。
.咸豐四年甲寅(1854)在陳有裕等人重建以後更名為北極殿立碑記。
.同治二年癸亥(1863)蔡文禮等人修建立碑記。
.日明治四十四年辛亥(1911)為拓寬竹子街修建,昭和二年丁卯碑記。
.大正十二年癸亥(1923)董事陳和興等修建。
.民國三十六年丁亥、四十七年戊戌、五十三年甲辰(拓寬民權路),六十年辛亥、六十六年丁巳等五次修建。
.民國七十四年八月內政部審定為國家重要二級古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