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保生大帝廟昔稱「大道公廟」,三百多年前新化豐榮里一帶原是可以通行小船的商港,昔稱「洋仔港」,當時先民搭船與當地原住民交易鹿皮,進而墾地開發,因此當地人又稱之為「洋仔保生大帝」。保生大帝廟建於1624年,為全台首建奉祀保生大帝之廟宇,其建廟年代之由來,根據廟方記載,乃是在民國61年廟宇重建時,於觀音佛祖神像背後,發現有:「明萬曆丙辰年弟子蔡保禎恭造」之字樣,因而推斷其創建年代。關於大道公在洋仔的經過,有一段傳說:相傳大道公在乘船渡台時,同舟有知縣為侶,抵台後大道公告訴知縣要住在「埔羌村八卦宅」,而新化洋仔正好有一古名為「洋家埔埔羌村八卦宅地理」,大道公為了這塊廟地,還因而和媽祖發生爭執,後來順利獲得該廟地。
洋仔保生大帝廟早年先稱「大道公廟」,後稱「大帝宮」,再改稱「保生大帝宮」,後改為「保生大帝廟」,曾列3級古蹟,然於1972年拆除重建後,刪除三級古蹟列管。
據廟方表示,前殿主神保生大帝於2010年間重塑時,發現為手腳可動、全身為軟性之佛像,極為罕見。另廟內除有明萬曆年間(1616年)大陸青斗石所雕之觀音像外,今留有日治昭和時期匾額與百年木製靈籤等古物。
簡介與相關圖片:
保生大帝廟外貌 (張耘書2011.03.03 拍攝)
保生大帝廟正殿 (張耘書2011.03.03 拍攝)
保生大帝正殿神龕 (張耘書2011.03.03 拍攝)
保生大帝神像 (張耘書2011.03.03 拍攝)
保生大帝廟福德正神 (張耘書2011.03.03 拍攝)
保生大帝廟註生娘娘 (張耘書2011.03.03 拍攝)
保生大帝廟後殿 (張耘書2011.03.03 拍攝)
後殿南海觀音神像 (張耘書2011.03.03 拍攝)
保生大帝廟沿革 (張耘書2011.03.03 拍攝)
「赫濯威靈」匾額 (張耘書2011.03.03 拍攝)
昭和時期匾額 (張耘書2011.03.03 拍攝)
保生大帝廟前旗杆 (張耘書2011.03.03 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