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護安宮昔稱「王公廟」或「王公廳」,主祀護國尊王 (東晉時宰相謝安),護國尊王是明末鄭成功來台時,其謝姓部將自福建漳州府龍溪縣奉迎於大目降(新化)營盤後安座,原由爐主輪奉於民宅中,爾後才建廟。然建廟之確切年代因缺乏文獻記載,故無法得知,然由《台灣縣志》記載,亦有可能於康熙年間即創建。至道光6年(1826),始建較具規模之廟宇。咸豐4年(1854)增築。光緒13年(1887)廟遭焚毀,光緒15年(1889)再度重建。日治時期,除神毀廟,致棟宇頹廢,無以修護,戰後於民國45年(1956)興工,秋竣重祀。民國69年(1980)因廟基低窪,廟宇損毀,廟方等有鑒別比,商議重建,後增建天壇於二、三樓,民國87年經信徒決議改為「天壇護安宮」。
護安宮為新化境內「七星墜地」七座寺廟之ㄧ,相傳新化「七星墜地」是護衛大目降成為風調雨順、
地靈人傑的福地。
簡介與相關圖片:
天壇護安宮外貌 (張耘書2011.03.03 拍攝)
天壇護安宮護國尊王 (張耘書2011.03.03 拍攝)
護安宮註生娘娘 (張耘書2011.03.03 拍攝)
護安宮福德正神 (張耘書2011.03.03 拍攝)
護安宮碑記 (張耘書2011.03.03 拍攝)
清咸豐年間香爐 (張耘書2011.03.03 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