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爺
基本資料
資料來源: 田野調查
座標定位方式: GPS 定位
地址: 臺南市學甲區濟生路170號
電話: 06-7836110
主祀神明: 保生大帝
陪祀神明: 謝玄 / 三官大帝 / 財神 / 韋馱菩薩 / 十八羅漢 / 土地公 / 中壇元帥 / 觀世音菩薩 / 註生娘娘 / 虎爺公 / 文昌帝君 / 北斗星君 / 南斗星君
創立起始年: 1661
創立年代參考文獻:
  • 明永曆15年( 1661 )(文史工作者田野調查,2011年9月)
  • 乾隆九年 ( 1744 )(十一月─相良吉哉《台南州祠廟名鑑》,臺灣日日新報社臺南支局出版,民22
  • 康熙年間 台南縣市寺廟大觀編刊委員會《台南縣市寺廟大觀》,興台文化出版社,民52
建立沿革:

慈濟宮位在學甲市區中心,廟宇巍峨壯麗,分有前後兩殿,前殿奉祀保生大帝,後殿供奉觀音佛祖。宮殿雕樑畫棟,石柱蟠龍,建築深具古色古香之歷史化藝術,並有一代宗師葉王交趾燒及何金龍剪黏等精巧別緻,宮外尚有石獅、旗桿等各一對分別左右,另有宏巍牌樓,不但堂皇而且嚴肅。

慈濟宮經內政部評定第三級古蹟,本宮八百餘年歷史的神像開基二大帝,係來自福建泉郡白礁慈濟宮,於康熙年間由李姓者自白礁迎來奉祀,以迄於今為全省大道公廟僅有者,因此終年香火鼎盛。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是該廟的主要祭典活動「上白礁謁祖」,長達三公里的祭典隊伍由「蜈蚣陣」領頭,蜿蜒前進,民眾相信讓蜈蚣陣從頭上經過,可以消災避邪。整個活動表達先民對大陸福建白礁鄉渡海來台,飲水思源追懷家鄉的重大意義,因係隔海遙祭,故稱「上白礁」。

學甲慈濟宮,位於臺南縣學甲鎮市區中心,奉祀的主神保生大帝(大道公吳真人)神像,乃八百年前宋代之開基古祖神像。

明末清初,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白礁鄉的部份忠貞軍民隨鄭成功來台,為求渡海平安,由李姓人家迎請家鄉慈濟宮神明保生二大帝、謝府元帥和中壇元帥等三座神尊同渡,庇護眾生。先民在將軍溪畔的「頭前寮」平安登陸,後散居在學甲、大灣、草坔、溪底寮、西埔內、山寮、倒風寮等地,胼手胝足墾土屯田,並共議在學甲李姓聚落的下社角,搭建草寮奉祀保生二大帝等三尊神像。

開基保生二大帝自移駕學甲後,神明威靈顯著,遐邇傳聞,香火益盛,四方善男信女仰賴而來行香者,絡繹不絕,神明乃「相關地勢」,剛好鹽水岸內有一趙姓信徒,為感念大帝替其禳災之恩而獻廟地,乃於現址鳩工興建大帝來台後首座廟宇,各地善男信女聞風,同心協力,解囊捐獻,宮殿遂告竣工。

至於在臺灣建廟年代,各誌書紛難定,
茲列舉於此:


《臺南縣志》卷一自然志云:「學甲鄉本為西拉雅平埔社,所以有後社、中社、下社仔之地名。唯漢人入墾甚早,康熙三十二(一六九三)年由張茂獲准開墾。在乾隆年間已建有『慈濟宮』,奉祀保生大帝。」

民國十五(一九二六)年,日人所編篡的《學甲庄鄉土誌》所述:「本庄居民大學在三百多年前,由中國福建省的謝姓、李姓,以及泉州陳姓、吳姓及劉姓等渡台開墾。」「『慈濟宮』:清嘉慶十一(一八○六)年,庄民董事謝金玉、莊盛、林鳴鶴等三名捐款二千圓,並倡導募捐建立,奉祀保生大帝。」

《諸羅縣誌》卷十二雜記志「寺廟」條有「慈濟宮」的記載:「保生大帝廟,在縣治西門外,康熙四十(一七○一)年耆老募建,祀真君也。」

據本廟於民國十八(一九二九)年所撰述的「慈濟宮沿革碑記」所云:「我慈濟宮有祀保生大帝、謝府元帥、中壇太子諸神佛,已歷二百六十八年星霜矣,溯自前清康熙時代,學甲村落尚屬草創,居民鮮少,先是有李姓,由祖國白礁挈眷來台,並迎請前三座神像同渡,逐寓居於學甲下社角,當是時,建草庵而祀焉。其威露顯赫,凡水旱癘疫,悉為吾民禳除。」「嗣因保生大帝神威顯赫,香火益盛,乃於清康熙四十(一七○一)年改建堂皇廟宮。」

另外在民國七十二(一九八三)年落今的學甲鎮下社角「白礁宮」,其建廟碑記,也出現一段和「慈濟宮」建廟有關的文字:「明末鄭成功偕忠貞軍民來台,本下社角第一代世祖李勝,由白礁慈濟宮恭奉開基二大帝、謝府元帥、中壇太子保護忠貞軍民於學甲西方頭前寮溪岸登陸,在下社角定居。當時學甲慈濟宮的廟地,原為鹽水岸內一趙姓者所有,鎮守營斗而安然無映,因而發願將其擁有之地(即現在慈濟宮廟地)恭獻大帝建廟,乾隆(一七四三)年建造草庵為廟,奉祀大帝。」

細述至此,實難斷定慈濟宮真正建廟年代「歷史」本需多方考據,提出有利佐證,讓後代子孫有循序探究之源,避免落入「轇轕紛持」之煩。我先民大部份由大陸漳泉地方移居,他們皆需渡過驚險萬分的「黑水溝」,與波濤大浪相博鬥,為撫慰心靈,故有人迎請故鄉神祇同行,以為海上保護神,登陸則奉祀家中,慢慢由「私佛仔」而為「公佛仔」,接著獻地建廟,護祐蒸黎,永享煙祀,也許這是本省「老廟」創建沿革的模式吧!

 

資料來源:學甲慈濟宮官方網站

簡介與相關圖片:

慈濟宮牌樓(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牌樓(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全貌(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全貌(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廟貌(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廟貌(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天井(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天井(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虎爺(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虎爺(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內殿(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內殿(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主祀神龕(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主祀神龕(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沿革碑(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沿革碑(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慈福寺(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後殿慈福寺(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慈福寺十八羅漢2(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後殿慈福寺十八羅漢(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慈福寺主祀神龕(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後殿慈福寺主祀神龕(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慈福寺龍龕註生娘娘(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後殿慈福寺龍龕註生娘娘(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慈福寺虎龕福德正神(周宗楊拍攝2011.09.26)

慈濟宮後殿慈福寺福龕福德正神(周宗楊拍攝2011.09.26)

奉祀神明 (主神之外):

謝府元帥、中壇元帥、三官大帝、武財神、江仙宮、張師爺、書僮、觀音佛祖、韋馱爺、十八羅漢、福德正神、註生娘娘、虎爺、花公花婆、菜公、文昌帝君、南北斗星君

祭祀活動:

農曆3月15日保生大帝聖誕

演戲辦仙、祝嘏大典

 

農曆3月11日上白礁:「上白礁」主要是三個祭典儀式,另一部份是繞境,祭典是對神的節目,繞境則係對人的活動;它的流程是:宮內祭典→繞境→白醮亭祭典→返廟

 

農曆3月11日-13日學甲大刈香:四年一次的刈香

上白礁這種「學甲→頭前寮→學甲」一天香路的繞境模式,受到「神祐人霑」利益的,僅係學甲、中洲兩大庄而已,其餘的十一庄,都只盡義務而未享權利,也就是說同樣出轎出陣,僅繞別庄,祈別庄之安,卻未能繞己庄,求己庄之安,因此為求和諧與向心力,慈濟宮遂有繞巡十三庄的三天「刈香」產生,即一般所謂的「學甲大刈香」,俗稱「學甲香」。


「學甲香」直至目前尚未完全固定化,舉行與否,民國七十六(一九八七)年以前是神前「跋杯」(即擲筊),由保生大帝神示,連得三杯即舉行,否則便罷;七十七(一九八八)年起則改以信徒代表大會的表決為依歸。雖然屬於不定期廟會,不過一旦舉行,為配合「上白礁」祭典,絕對定日,也就是三月初九至十一日三天。
民國以前,到底有沒有「刈香」活動,由於資料缺乏,不得而知;但迄今(八十三年),也只不過舉行五次,即民國六十(一九七一)年的辛亥科、六十七(一九七八)年的戊午科、七十三(一九八四)年的甲子科、七十七(一九八八)年的戊辰科和民國八十一(一九九二)年的壬申科;前三次皆依神示「跋杯」決定,戊辰拜以後則由信徒代表大會決定。

「學甲香」三天期間繞境庄頭實已越過「八區十三庄四十七角頭」,參香的庄頭廟,亦將近六十座,香路計約一百公里,在西南沿海「五大香」(學甲香、蕭壠香、麻豆香、西港仔香和土城仔香)中,應屬龐大的繞境,可視為「小刈香」,因此,「刈香」經驗最豐富,舉辦「大刈香」時,駕輕就熟,從容有章,是「五大香」中最有制度化的一支香陣,也因此至今還能維繫完全步行繞境的傳統「刈香」模式,這是其他香陣所無法比擬的,未來改變恐怕也不很大。

資料來源:學甲慈濟宮官方網站

 

 

 

上白礁這種「學甲→頭前寮→學甲」一天香路的繞境模式,受到「神祐人霑」利益的,僅係學甲、中洲兩大庄而已,其餘的十一庄,都只盡義務而未享權利,也就是說同樣出轎出陣,僅繞別庄,祈別庄之安,卻未能繞己庄,求己庄之安,因此為求和諧與向心力,慈濟宮遂有繞巡十三庄的三天「刈香」產生,即一般所謂的「學甲大刈香」,俗稱「學甲香」。


「學甲香」直至目前尚未完全固定化,舉行與否,民國七十六(一九八七)年以前是神前「跋杯」(即擲筊),由保生大帝神示,連得三杯即舉行,否則便罷;七十七(一九八八)年起則改以信徒代表大會的表決為依歸。雖然屬於不定期廟會,不過一旦舉行,為配合「上白礁」祭典,絕對定日,也就是三月初九至十一日三天。
民國以前,到底有沒有「刈香」活動,由於資料缺乏,不得而知;但迄今(八十三年),也只不過舉行五次,即民國六十(一九七一)年的辛亥科、六十七(一九七八)年的戊午科、七十三(一九八四)年的甲子科、七十七(一九八八)年的戊辰科和民國八十一(一九九二)年的壬申科;前三次皆依神示「跋杯」決定,戊辰拜以後則由信徒代表大會決定。

「學甲香」三天期間繞境庄頭實已越過「八區十三庄四十七角頭」,參香的庄頭廟,亦將近六十座,香路計約一百公里,在西南沿海「五大香」(學甲香、蕭壠香、麻豆香、西港仔香和土城仔香)中,應屬龐大的繞境,可視為「小刈香」,因此,「刈香」經驗最豐富,舉辦「大刈香」時,駕輕就熟,從容有章,是「五大香」中最有制度化的一支香陣,也因此至今還能維繫完全步行繞境的傳統「刈香」模式,這是其他香陣所無法比擬的,未來改變恐怕也不很大。

資料來源:學甲慈濟宮官方網站

 

 

 

 

上白礁這種「學甲→頭前寮→學甲」一天香路的繞境模式,受到「神祐人霑」利益的,僅係學甲、中洲兩大庄而已,其餘的十一庄,都只盡義務而未享權利,也就是說同樣出轎出陣,僅繞別庄,祈別庄之安,卻未能繞己庄,求己庄之安,因此為求和諧與向心力,慈濟宮遂有繞巡十三庄的三天「刈香」產生,即一般所謂的「學甲大刈香」,俗稱「學甲香」。


「學甲香」直至目前尚未完全固定化,舉行與否,民國七十六(一九八七)年以前是神前「跋杯」(即擲筊),由保生大帝神示,連得三杯即舉行,否則便罷;七十七(一九八八)年起則改以信徒代表大會的表決為依歸。雖然屬於不定期廟會,不過一旦舉行,為配合「上白礁」祭典,絕對定日,也就是三月初九至十一日三天。
民國以前,到底有沒有「刈香」活動,由於資料缺乏,不得而知;但迄今(八十三年),也只不過舉行五次,即民國六十(一九七一)年的辛亥科、六十七(一九七八)年的戊午科、七十三(一九八四)年的甲子科、七十七(一九八八)年的戊辰科和民國八十一(一九九二)年的壬申科;前三次皆依神示「跋杯」決定,戊辰拜以後則由信徒代表大會決定。

「學甲香」三天期間繞境庄頭實已越過「八區十三庄四十七角頭」,參香的庄頭廟,亦將近六十座,香路計約一百公里,在西南沿海「五大香」(學甲香、蕭壠香、麻豆香、西港仔香和土城仔香)中,應屬龐大的繞境,可視為「小刈香」,因此,「刈香」經驗最豐富,舉辦「大刈香」時,駕輕就熟,從容有章,是「五大香」中最有制度化的一支香陣,也因此至今還能維繫完全步行繞境的傳統「刈香」模式,這是其他香陣所無法比擬的,未來改變恐怕也不很大。

資料來源:學甲慈濟宮官方網站

 

 

演戲辦仙、祝嘏大典

 

農曆3月11日上白礁:「上白礁」主要是三個祭典儀式,另一部份是繞境,祭典是對神的節目,繞境則係對人的活動;它的流程是:宮內祭典→繞境→白醮亭祭典→返廟

 

農曆3月11日-13日學甲大刈香:四年一次的刈香

上白礁這種「學甲→頭前寮→學甲」一天香路的繞境模式,受到「神祐人霑」利益的,僅係學甲、中洲兩大庄而已,其餘的十一庄,都只盡義務而未享權利,也就是說同樣出轎出陣,僅繞別庄,祈別庄之安,卻未能繞己庄,求己庄之安,因此為求和諧與向心力,慈濟宮遂有繞巡十三庄的三天「刈香」產生,即一般所謂的「學甲大刈香」,俗稱「學甲香」。


「學甲香」直至目前尚未完全固定化,舉行與否,民國七十六(一九八七)年以前是神前「跋杯」(即擲筊),由保生大帝神示,連得三杯即舉行,否則便罷;七十七(一九八八)年起則改以信徒代表大會的表決為依歸。雖然屬於不定期廟會,不過一旦舉行,為配合「上白礁」祭典,絕對定日,也就是三月初九至十一日三天。
民國以前,到底有沒有「刈香」活動,由於資料缺乏,不得而知;但迄今(八十三年),也只不過舉行五次,即民國六十(一九七一)年的辛亥科、六十七(一九七八)年的戊午科、七十三(一九八四)年的甲子科、七十七(一九八八)年的戊辰科和民國八十一(一九九二)年的壬申科;前三次皆依神示「跋杯」決定,戊辰拜以後則由信徒代表大會決定。

「學甲香」三天期間繞境庄頭實已越過「八區十三庄四十七角頭」,參香的庄頭廟,亦將近六十座,香路計約一百公里,在西南沿海「五大香」(學甲香、蕭壠香、麻豆香、西港仔香和土城仔香)中,應屬龐大的繞境,可視為「小刈香」,因此,「刈香」經驗最豐富,舉辦「大刈香」時,駕輕就熟,從容有章,是「五大香」中最有制度化的一支香陣,也因此至今還能維繫完全步行繞境的傳統「刈香」模式,這是其他香陣所無法比擬的,未來改變恐怕也不很大。

資料來源:學甲慈濟宮官方網站

內政部寺廟登記資料
登記名稱: 學甲慈濟宮
寺廟性質: 民間寺廟
教別: 道
建別: 勸募
組織型態: 財團法人
負責人: 王文宗
參考資料
參考書目:

相良吉哉《台南州祠廟名鑑》,臺灣日日新報社臺南支局出版,民22

填表資料
填表人姓名: 周宗楊
填表日期: 2011-10-15 21:05
地理資訊
附表資訊
香火來源: 祖先攜來
籤詩
藥籤: 大人 / 小兒
運籤: 六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