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澤清宮主祀保生大帝,據廟方記載,明鄭時期,陳姓先祖由大陸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灌口鎮深青里的「澤深宮」,迎請保生大帝神像渡海來台,自二仁溪出口登陸,定居於當時地名山頭社(許丹坑)陳宅,康熙年間(約1705-1711)台灣南部飢荒,人民無以為生,為求神明庇佑,山頭社居民於康熙51年(1712)倡議醵金建廟,初名為「大道公廟」。
日治初期,山頭社廢庄,山頭社羅、曹、謝、辛、陳、許、李等七姓族人遷居大甲庄,並在今大甲村八八號舊廟址建廟奉祀山頭社保生大帝。
大正8年(1919),此七姓信徒再度商議鳩資重修。
戰後,因廟宇年久失修,破舊不堪,耆老李進財、許金水、辜萬能等於民國60年初倡議重建,於當年動工興建,至民國61年竣工,並改廟名為「澤清宮」,同時舉行三朝祈安慶成醮。
民國93年鑑於格局狹窄、堂廟剝裂,經保生大帝旨意於原址重建,民國94年動土重建,於民國98年竣工,並舉行安座大典。民國100年,舉行五朝祈安清醮。
簡介與相關圖片:
澤清宮外貌 (張耘書2011.08.05拍攝)
澤清宮正殿 (張耘書2011.08.05拍攝)
澤清宮保生大帝 (張耘書2011.08.05拍攝)
澤清宮福德正神 (張耘書2011.08.05拍攝)
澤清宮註生娘娘 (張耘書2011.08.05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