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清寧宮主祀文衡聖帝,創建於清乾隆10年(1745),初建於今新建廟址,原本主祀福德正神。嘉慶初年(約西元1800 年),土庫仔糖間黃公藝倡議醵金五佰餘元,由土庫仔奉祀之保生大帝,鍾厝之福德正神、竿林墘之中壇元帥,狗肉(原名為九甲)之玄天上帝及林仔之註生娘娘等,在今廟址東北約五十公尺處,聯合興建坐北朝南之廟宇,共同合祀,並奉請文衡聖帝為主祀。此後修繕記錄不存,無從查考。
明治40年(1907),土庫仔糖問黃氏來台第五代祖人德區長黃加隆、士紳盧乞等鳩資重修。
昭和13年(1938)日人開闢道路(今中山路) ,廟宇被迫拆除,所奉祀之神明由各聚落請回安奉。至民國46年,地方耆老王金元負責商請境內各聚落有志之士商議重建,依舊址及字向,增高二尺餘,於民國48年竣工,原各聚落神明再迎歸本廟合祀。
民國67年,中正路拓寬,廟宇再度被迫拆除,廟內眾神明再度由境內各聚落請回奉祀,各聚落為安置迎回之神明,皆陸續亦各自建廟供奉,清寧宮主祀文衡聖帝則依序由竿林墘、狗肉、鍾厝、林仔、土庫仔等聚落輪值供奉。至民國81年初由地方盧炎炭,陳文漢等鳩資在今廟址重建,同年4月動土興建,農曆12月18日慶成安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