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十八王公府主祀十八王公,據廟碑所記載,十八王公祖居大陸廣東、廣西地區,一生事蹟顯著,可謂之文韜武略名赫一時,光緒年間為任當朝命官。清康熙時朱一貴之亂,劉卻之掠奪,匪徒之出沒,官軍掃蕩,時該地適常其衝,數次蹂躪,慘不勝吉。逆賊林爽文揭竿再起,一破彰化,再迫諸羅,全台振動,勢極猖狂。陸路軍門提督梁朝桂,簡帝命東渡討賊,未幾雖言平亂,然餘黨尚殘民以逞,民不聊生,當時十八王公奉旨來臺平亂,首渡桃園,南下撫巡往諸羅,於本地不幸過難而為國殉職。
爾後庄民躬耕之餘,赫然發現18具男女骨骸,村民為感念殉難之英靈,乃結廬設壇奉祀,始奠丕基。至昭和16年(1941),日本政府禁止民間宗教信仰,下令拆除島內大小廟宇,寺廟才毀於一旦。
戰後,十八王合復為信徒崇拜信仰中心,民國45年(1956),信徒鄭自發先生與地主余福興先生,洽商於原址釀資興建磚造寺廟供奉神衹,以便信徒膜拜,定名為十八王公。
然據黃文博於《南瀛祀神故事誌》中所記,十八王公之由來,原本很簡單,據其考察,當地舊名「石敢當仔」起因為早年此地東北榕樹下有座石敢當石碑,而十八王公廟應建於戰後(之前可能為小廟),外型近似有應公廟,其神明之由來,乃日治時期有當地農人於農耕之際,挖出18具男女骨骸,因悲憫其無人祭祀,便予以撿骨重埋並建小廟奉祀,以安其魂魄。後來在十八王公府重建後,或因廟方為求「正統」,才將十八王公與歷史事件結合,致使十八王公由原本可能的有應公身分躍升而成為正神,而有了今日廟碑之說。
簡介與相關圖片:
十八王公府外貌 (張耘書2011.03.12拍攝)
十八王公府殿內 (張耘書2011.03.12拍攝)
主祀神─十八王公 (張耘書2011.03.12拍攝)
十八王公府註生娘娘 (張耘書2011.03.12拍攝)
十八王公府福德正神 (張耘書2011.03.12拍攝)
十八王公府沿革 (張耘書2011.03.12拍攝)
十八王公府神誕日 (張耘書2011.03.12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