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本宮自明永歷15年(西元1661年)我先人追隨鄭王勇衛黃安來台拓荒,船上奉請五尊神明來台,乃是康府千歲、池府千歲、梁府千歲、楊府太師、普庵祖師,俗稱三王二佛安然抵台,池府千歲由塭內蚶寮一帶奉拜,乾隆26年(西元1761年)遵神旨搭建茅舍奉祀神像。
本宮建至乾隆26年,民國第一了末年,烏兔升沈,寒暑迭運,迅逾二百五十年餘茲矣,初係草創,兼為學堂,逮光緒33年春,耆老黃海、黃梨、黃仙立、黃知母提倡建廟,遂迎請南鯤鯓五王聖駕,勘奠地基,為坐子向午兼壬丙分金,由是盡智竭虞集資興建砌磚木材古香古式,香火鼎盛,也旋因台灣易日本統治,破壞集會場所,久年失修,經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台灣重歸祖國,由於嚴重損壞,經董其事者,黃靜、黃萬、黃薯、黃孽等重新再改建,議組重建委員會公推黃庚申為主任委員,黃茂春為副主任委員,黃福仁、黃美土為常務委員,黃仙化、黃郡格為監察委員,卜吉於民國52(西元1963年)年動工興建,同於民國58年陽春告竣。煥然一新,經歷四十餘年來,歲月累積,風雨曬落,時代變遷,廟內廟外年代己久油漆脫落屋頂漏水,小鳥侵襲,使廟內鳥屎,鳥巢眾多,整理來不易,有失神嚴威,於民國98年(西元2009年)經委員會改選由黃耀賓接任主任委員,經計劃施工、募款,著手進行修繕工程,變成富麗堂皇,煥然一新,莊嚴威武,使得塭內蚶寮二莊的信徒有個亮麗的休閒中心,並神威廣大,庇護良民,普渡眾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