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據本廟創立為土地公廟,奉祀福德正神,昔時廟址,在今廟之東邊,有前後兩大殿,雙旁設有廟室,廟宇体系,十分相似宮殿部形貌,規模宏偉。剪粘,雕刻,結造,精巧別緻,美術絕技,廳內古色古香,雕樑,畫林,宏嚴壯觀。
本廟位於龍泉虎穴,曾文溪流通廟邊,涼傘神榕立庄頭,堤防連廟宇山頭,俗稱為岸頭廟,自先民追隨鄭成功來台,在此墾者形成漢民族平埔番族,聚憩之處,有日卯時,溪水洶湧出現奇蹟,庄民圍觀溪中有尊神像逆流靠岸邊,稱奇庄民齊喜請起奉祀。本廟自池王鎮守,庄
民問事,難產醫治,妖魂審判,劫數處理,收驚拜契,厝宅方向測定等等,威靈顯赫,因此玉帝敕封池王神為代天巡狩。廟名為鎮山宮。時在道光十六年〈西元一八三六年〉。
道光丙午年時有外地信士謝氏淡格,疑妒神威,偽稱有病,請神起壇,探查試計,謝氏稱服即以雙獅四角香爐一個敬獻池王爺,歷經光緒元年「伏見官貞愛親王」在西元一八五九年登陸屠殺,加上二次世界盟軍焦土轟炸,日人推行皇民化,毀廟改為休息所,時有黃氏茄冬代
理全庄迎池王爺隱藏於倉庫內,供庄民暗中膜拜。香火未曾間斷。同治五年庄中董事長黃長興,林三益,陳乾觀,黃頭觀,蔡對觀,蔡養觀,王光良,陳浦觀,王造觀,黃可知,陳水觀,謝大善,黃生觀等發起壹佰陸拾名信徒,捐金壹仟多圓。修築簡建公厝一座,奉回池王爺膜拜。
直至台灣光復後,董事:黃登複,邱天化,黃登川等主持修繕,曾任管理人:黃長興,王丁泉,在民國五十三年,本宮董事長 蔡金樹、副董事長:黃再臨,蔡金朝等主事領導庄民遷址重建本宮至民國六十六年舉行建廟十二週年祈安清醮大法會,民國七十二年主委陳新學整舖廟庭及美化環境。民國七十五年主委王振方完成舊廟地增建鐵厝店面有十間,出租增加廟方收入。
民國七十七年主委陳佳禾,前往大陸探查池王爺淵源,在福建省漳州馬巷元威殿發覺池王神的發祥地,蓋池王自明代萬曆三年武進士及第商京人姓 池 名 然 字逢春又名德誠,平生耿直,居官清正,濟困扶危,有日調任漳州府道台時,在馬巷,巧遇天使播放瘟藥,毀滅人口
,道台感覺上任伊始,漳民即遭此殃,不如以身替代萬千生靈,立即設計智取瘟藥自服,瞬間毒性發作,臉色變黑化身於馬巷,天使將情稟奏天庭,玉帝感動嘉獎具高尚品節,敕封為池王神鎮守元威殿神威震遍海內外分靈不計其數,本宮池王爺與馬巷有密切,因此在民國七十八年六月往大陸元威殿奉請池府總巡王奉祀本宮膜拜。
本宮有神榕樹立於省路中央,經歷史專家鑒證成為國寶之一。
民國八十一年信徒大會議決本宮廟邊道路添高,工廠林立,四面水陸淤塞,污水灌入聖地,廟頂剪粘損害漏水殿內,祭祀空間不足,種種原因,於是即迎請南鯤鯓吳府千歲、西港慶安宮千歲爺、鹿耳門天后宮開基聖母、金唐殿 朱府千歲,配合本宮開基池府千歲,擇於民國八十一年六月二十六日拆廟,八月二十一日成立重建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