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仁壽宮主祀保生大帝,當地人稱「大廟」。據仁壽宮廟碑與沿革之記載,仁壽宮創建於明鄭時期,主祀保生大帝,原為明朝的定國公鄭鴻逵之部將郭鳩山自福建省同安縣白礁所祈得,後隨著鄭成功來台,定居於歸仁,便奉於自宅中。
後因大帝顯化,因此香火鼎盛,地方信眾獲得帝祐,遂發起立廟,並於清雍正2年(1724)增建廟堂廂房,初具規模。
爾後,於咸豐4年(1854)發起修葺,並購買十三多甲土地置為廟產。
光緒7年(1881)再由陳廷魁、林漢宗等發起重修。
光緒31年(1905)時任管理人林桂馨等再度募金整修寺廟後,舉行五朝王醮。
昭和12年(1937)再次重修。
戰後,民國50年(1961)管理人許清抄等人再起修建寺廟,並舉行五朝王醮。
民國63年(1974時,信徒有感於寺廟歷時甚久,廟堂傾毀破損,遂決議重建,將舊廟全部拆除重建,於64年重建完成,並於66年舉行建醮大典。
民國84年(1995)再度進行廟宇重修,並依禮舉行五朝王醮。
簡介與相關圖片:
仁壽宮外貌 (張耘書 2011.08.06拍攝)
仁壽宮三川門 (張耘書 2011.08.06拍攝)
仁壽宮拜殿 (張耘書 2011.08.06拍攝)
仁壽宮正殿 (張耘書 2011.08.06拍攝)
仁壽宮保生大帝 (張耘書 2011.08.06拍攝)
仁壽宮福德正神 (張耘書 2011.08.06拍攝)
仁壽宮註生娘娘 (張耘書 2011.08.06拍攝)
仁壽宮文昌殿 (張耘書 2011.08.06拍攝)
仁壽宮太歲殿 (張耘書 2011.08.06拍攝)
仁壽宮碑記 (張耘書 2011.08.06拍攝)
仁壽宮重建廟宇碑記 (張耘書 2011.08.06拍攝)
光緒十四年「仁壽宮新充油香祀費碑記」 (張耘書 2011.08.06拍攝)
明治三十四年「敦源社惜字局捐資置產碑記」 (張耘書 2011.08.06拍攝)
潘麗水之門神彩繪 (張耘書 2011.08.06拍攝)
仁壽宮正脊剪黏裝飾 (張耘書 2011.08.06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