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朝天宮主祀天上聖母,相傳明鄭時期有南潭郭姓航海商人外出經商,途中遇颶風,船隻擱淺,幸得媽祖娘娘庇祐而漂流至大陸湄洲,其有感聖母靈澤,遂順道恭請媽祖香火返台,安座奉祀。此後媽祖靈蹟屢現,庄民屢蒙聖母恩澤,遂有建廟之議,於雍正3年(1725)於現址建廟。
乾隆年間,因許縣溪(昔稱許寬溪)決堤氾濫,為防範波及,將廟宇改向。
咸豐年間,宮廟斑駁,在時任董事倡議下,於咸豐10年(1860)整修廟貌。
光緒8年(1882)再度募金重修,至大正元年(1912)董事張茂齡再倡議修繕。
日治後期皇民化運動,神像一度被毀,至戰後,民國34年(1945)重新興工建廟,神像亦新雕。其後民國49年(1960)重新粉飾廟貌,今廟為民國71年(1982)所建。
簡介與相關圖片:
朝天宮外貌 (張耘書 2011.08.06拍攝)
朝天宮殿內 (張耘書 2011.08.06拍攝)
朝天宮天上聖母 (張耘書 2011.08.06拍攝)
朝天宮興王公 (張耘書 2011.08.06拍攝)
朝天宮福德正神 (張耘書 2011.08.06拍攝)
光緒十年之「海國安瀾」匾 (張耘書 2011.08.06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