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沿革:
忠順府主祀忠順聖王,歸仁村昔日舊名社內,明朝陳伯元公(明崇禎己巳西元1629年-清康熙癸巳西元1713年,海澄圳尾人)暨李氏祖驂公(龍溪縣北溪磁窯保人)等二姓族人入屯社內。永曆年間,鄭經命陳永華教軍民燒磚瓦、興市肆、築廟宇,陳李二姓祖業製瓦,回漳洲接族眷渡台,於水堀墘、舊社埤、崁仔腳、咬狗溪、灣厝等地設窯製瓦、授徒。府城各地相繼來購、社內多座瓦厝名揚各地,紅瓦厝之名因而流傳至今。當時郡王府鑾儀官陳慶,係李姓外甥,鄭王經久居廈門海澄,督戰抗清。慶公賦閒,陳永華命其督運磚瓦入府,七兄弟由保大里大學庄南遷,其四居社內,繁衍至今,其餘各姓皆為後來入居者。日治時期於此形成市街,為新豐區政經文化中心。陳姓祖先開拓漳洲,綏靖閩南有功,唐朝封陳元光公為開漳聖王,陳邕公為忠順王。閩南地區先民尊為神聖,流傳入台,初時以爐主制輪奉於民宅間,歷時甚久,由於聖王神威顯赫,普族各姓,外姓參與者漸增,亦漸成為庄內主神。由於信眾日多,祭拜儀式也日益盛大,地方遂有建廟之議,然因廟地問題延宕未決。最後在時任村長劉允堯及陳輝哲、陳調水、許繁明等人奔走下,順利取得土地使用問題,民國85年(1996)終建廟完成,成今日之貌。
資料來源:內政部全國宗教資訊系統